华夏银行和北京银行均是北京市属商业银行,其中华夏银行是全国性股份行,而北京银行是市属城商行。近年来两家银行规模接近,且高层人员也有一定的交流,因此对这两家银行对比分析。
出身和级别
华夏银行由首钢总公司(现更名为“首钢集团有限公司”)于1992年独资组建,1995年实现股份制改造,变更为有33家法人股东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首钢总公司仍是第一大股东)。
截至2024年6月末,华夏银行前十大股东如下表:
北京银行前身是由原北京90家城市信用社于1996年初组建而成的北京城市合作银行,1998年更名为北京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正式更名为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5年,北京银行引入外资战略投资者荷兰国际集团(ING BANK N.V)成为第一大股东。
截至2025年6月末,北京银行前十大股东如下表:
华夏银行系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北京银行属于北京市属城市商业银行。从行政级别看,两家银行均属于正厅级。两家银行存在高层人员的交流,如华夏银行现任董事长曾是北京银行行长。
资本市场
华夏银行和北京银行均仅在A股上市。
华夏银行于2003年在上交所上市,股票代码为:600015.SH。
北京银行于2007年在上交所上市,股票代码为:601169.SH。
经营区域
截至2024年末,华夏银行在全国120个地级以上城市设立了44家一级分行、78家二级分行,营业网点总数达963家。业务经营区域覆盖除西藏外的境内30个省份,另在香港设有境外分行。
由于北京银行是城市商业银行,因此经营区域不像作为全国性股份行那么广,但其经营区域在城市商业银行中也属于相对广泛的。截至2024年末北京银行经营区域覆盖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以及河北、江苏、浙江、江西、山东、湖南、广东和陕西等8个省份和和新疆1个自治区。此外北京银行在香港和荷兰也设有境外代表处。但北京银行主要经营区域仍在北京。
子公司情况
华夏银行控股着1家金融租赁公司——华夏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持股82%),1家理财子公司——华夏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100%),并在云南和四川控股着几家村镇银行。
北京银行控股着1家金融租赁子公司——北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持股86.75%),1家理财子公司——北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100%);参股1家保险公司——中荷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持股50%),1家消费金融公司——北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持股35.29%),1家基金管理公司——中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股44%)。另有控股或参股多家村镇银行。
两家银行除银行外均有金融租赁和理财两大金融牌照。北京银行的子公司多于华夏银行,且比华夏银行还多出保险、消费金融和基金管理等金融牌照。
员工情况
截至2024年末华夏银行集团整体员工3.89万人,其中银行在职员工3.83万人(硕士及以上员工占比16.70%),子公司员工631人。华夏银行总行员工数量为4096人。
截至2024年末北京银行集团整体员工2.35万人,其中银行2.01万人(硕士及以上员工占比26%),子公司0.33万人。北京银行的银行员工中北京地区占比有50.62%。
主要财务情况
华夏银行和北京银行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主要指标对比如下表:
规模类指标方面,2024年华夏银行总资产、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高于北京银行,但2025年6月末北京银行总资产达到4.75万亿元,超过华夏银行的4.55万亿元;2025年上半年北京银行归母净利润达到150.53亿元,也超过了华夏银行的114.70亿元。2025年上半年华夏银行在规模类指标中只有营业收入仍高于北京银行。
资产质量方面,两家银行相比,北京银行的不良率、拨备覆盖率、关注类贷款占比和逾期贷款占比等指标均优于华夏银行。
净息差方面,华夏银行净息差高于北京银行。
整体看,北京银行无论在总规模上,还是在资产质量上部门指标已经超过华夏银行,其他指标也正在不断接近华夏银行。
长周期规模指标对比分析
从近十年看,两家银行总资产均保持增长。华夏银行总资产始终高于北京银行,但两者差距在缩小。2024年末北京银行总资产达到华夏银行的96.46%,较2021年时的83.21%大幅缩小。2025年6月末北京银行总资产达到4.75万亿元,超过了华夏银行的4.55万亿元。
营业收入方面,近十年华夏银行营业收入始终高于北京银行,但北京银行在近十年始终保持收入正增长,而华夏银行在2022年和2023年两年出现营业收入同比负增长。但北京银行营业收入仍仅为华夏银行的70%左右。
利润方面,北京银行近十年归母净利润始终保持增长,而华夏银行则在2020年归母净利润出现同比下降。但近十年除2020年外,华夏银行归母净利润始终高于北京银行,然而2025年上半年北京银行归母净利润达到150.53亿元,再次超过了华夏银行的114.70亿元。
两家银行相比,华夏银行营业收入始终高于北京银行。2025年6月末北京银行总资产超过了华夏银行。归母净利润方面,2020年和2025年上半年北京银行的归母净利润也超过华夏银行。
可见两家银行的资产和利润方面已经十分接近,且北京银行有超过华夏银行的势头。
业务结构对比
与一般商业银行一样,两家银行的营业收入主要仍是利息净收入。但北京银行近年来营业收入中净利息收入占比基本稳中有降,而华夏银行的净利息占收入比波动较大,但2024年仅占63.89%,大幅下降到70%以下。
资产结构方面,近十年来北京银行贷款在总资产中的占比在上升后基本稳定在52%左右。而华夏银行总资产中贷款占比则波动较大,在2020年末达到60.59%后出现占比下降。近两年其贷款在总资产中的占比与北京银行基本均在52%左右。
两家银行净息差基本呈下降趋势。华夏银行则是在波动中下降,北京银行则是基本稳步下降。但近年来华夏银行净息差基本高于北京银行。可能也正是净息差相对较高,华夏银行营业收入大于北京银行。
资产质量对比
近十年,华夏银行不良贷款率一直高于北京银行,且两家银行不良率差距还不小。
拨备覆盖率方面,华夏银行拨备覆盖率近十年也一直低于北京银行,且两家银行差距也不小。2024年末北京银行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有208.75%,而华夏银行则仅为161.89%。华夏银行近十年来拨备覆盖率则一直在160%上下浮动,不良贷款的备抵情况不如北京银行。
近十年华夏银行虽然逾期率有大幅下降,但基本仍高于北京银行。
整体来看,华夏银行资产质量远不及北京银行。由于不良压力较大,华夏银行需要准备较多减值,导致其虽然净息差高于北京银行,营业收入也高于北京银行,但其利润高出北京银行有限,甚至有被北京超越。
薪酬福利情况
由于华夏银行机构数量和员工数量均多于北京银行,华夏银行的员工成本支出一直高于北京银行。但华夏银行员工薪酬总支出近年来增幅有降,部分年份出现负增长。北京银行员工薪酬整体支出虽不及华夏银行,但近年来基本保持增长。
如以2024年华夏银行和北京银行分别39,748人和20,138人员工总数计,两家银行2024年的人均平均薪酬分别为41万元和49万元。可见北京银行的平均薪酬高于华夏银行。
高管薪酬方面,2024年华夏银行董事长从公司领取的税前报酬总额为65.05万元,行长为65.09万元。华夏银行2024年高管中薪酬最高的是董事会秘书,有252.19万元;另有首席审计官有252.19万元。2024年北京银行董事长从公司领取的税前报酬总额为69.85万元,高管中外籍副行长有204.86万元,而首席财务员有210.67万元。
可见两家银行高管的薪酬相差不大。而平均薪酬方面,由于华夏银行经营区域更广,且有部分分行在经济相对较差的省份和城市,而北京银行则主要集中在相对较大的城市,因此推测两家银行有同级别的城市中平均薪酬也差不多。
整体看,华夏银行原先规模类指标均曾高于过北京银行,但近年来北京银行在总资产和归母净利润方面有超过华夏银行的势头。2025年上半年北京银行虽然营业收入仍低于华夏银行,但在总资产和归母净利润方面已经超过了华夏银行。
两家银行净息差均持续下降,但华夏银行仍略高于北京银行。。
资产质量方面,华夏银行无论是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还是逾期率均劣于北京银行。导致虽然华夏银行净息差和营业收入高于北京银行,但在利润方面对北京银行的优势很小,甚至被反超。后续华夏银行还需要加大资产质量管控能力。
平均薪酬方面,北京银行可能略好于华夏银行,但整体在同城市中可能相差不大。两家银行高管存在一定交流,且高管薪酬也相差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