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低频波段操作策略。这一策略初看起来很复杂,掌握之后其实很简单,普通人也很容易学会。下面是具体步骤:
1、确定该标的期望的最终持仓金额(假设是一万元)
2、若当前标的价格偏低,则计划建仓后再补仓2次;若当前标的价格适中或处于下跌行情,则计划建仓后再补仓3次。
3、确定每次波段交易金额:若计划建仓后再补仓2次,则每次波段交易金额为期望的最终持仓金额的1/4(即2500元左右);若计划建仓后再补仓3次,则每次波段交易金额为期望的最终持仓金额的1/5(即2000元左右)。
4、确定波段幅度:一般是上涨或下跌上一次成交价的8%做一次波段,但若该标的波动幅度较小(如REITs或宽基ETF),可设置为4%或5%;若处于快速上涨或下跌的行情,可设置为10%。
5、建仓(首次买入):若计划建仓后再补仓2次,则建仓时买入期望的最终持仓金额的一半(即5000元左右);若计划建仓后再补仓3次,则建仓时买入期望的最终持仓金额的2/5(即4000元左右)。即建仓金额为每次波段交易金额的2倍。
6、设置条件单:计算建仓价格的0.92倍与1.08倍(具体倍数根据波段幅度做调整),分别建立买入条件单与卖出条件单,成交数量为建仓数量的一半。
7、每触发一次条件单,就根据本次成交价的0.92倍与1.08倍(具体倍数根据波段幅度做调整),重新设置买入条件单与卖出条件单(新条件单的触发价格与之前的条件单不同,交易数量一样或小幅调整)。
8、例外情况:若经过多次补仓后已达到最终持仓金额,但标的依然大幅下跌,可考虑再补仓最后一次(即超额买入);若标的的持仓数量只够再做一次卖出操作(即按照每次波段交易金额再卖一次就清仓了),可考虑不设置卖出条件单,继续持有该标的。
……
要说明的几点是:
标的期望的最终持仓金额是根据你的主观意愿和资金情况进行决定的,没有严格的规矩。
实际操作中会出现股价长时间没有下跌到设想的波动幅度,此时我也会以当前价格进行加仓操作,因为股价可能确实不会再跌了。
要避免手中的持仓数量过少,万一股价起飞而手中无股的话,操作会很困难。建仓时一次性买入波段交易金额的2倍也是基于此考虑。持仓数量较少时可加大波段幅度或减少每次卖出的数量。
上述的补仓次数与波段幅度是根据我的个人习惯与经验确定,无需完全照搬,可根据你的个人情况进行调整,掌握了波段操作的思想就行。
这个策略经过本人验证,对于股票、ETF、REITs都适用,但是波段幅度需根据具体标的的波动幅度进行确定。
要记住一点:策略是死的,人是活的,要懂得灵活调整策略。
下篇文章我会对该策略进行额外的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