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三部曲

2023年12月8日14:12:46201

在会计领域,对于资产的定义与理解,向来复杂,这一点体现为不同的资产观,也即用不同的词去定义资产,比如资产即权利,应收账款之所以是资产,因为这是一项收款的权利;再比如资产即预期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其核心在于经济利益,现金是资产,是因为其本身就是经济利益的主要表现。

不过,虽然对于资产的定义我们有争议,但是对于资产在整个会计要素之中的重要性,我们其实并没有争议,一般认为,资产就是最为重要的会计要素,基于此,我们甚至对于负债与所有者权益,都会从资产的角度来对它们重新加以定义,比如我们把负债称为负资产,把所有者权益称为净资产。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会计平衡公式看成是整个会计的基石所在,那么,在六大要素之中,资产负债表要素的重要性显然高于利润表要素;而对于资产负债表要素而言,无疑最重要的要素就是资产了。

正因为此,我们一般的财务会计教科书有一半篇幅恐怕都是在讨论资产项目。而资产的讨论内容,则各个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的框架,我把它称为资产三部曲。

总的曲目包括资产的取得、持有与处置,正好体现为资产从生到灭的全过程。我们可以形象地称为“生于斯、长于斯而亡于斯”。资产的三部曲背后,其实是三个步骤的陆续展开。

资产的取得有多种方式,但是最主要的就是两种,即购买或自制,前者是以钱换来别的资产;后者则是自行制造或者自行建造,对于无形资产来说就是自行研究与开发。而其入账成本我们则坚持全面的历史成本原则,也即为了获取这项资产所付出的所有相关的支出都一般要计入其中,这个支出一般是截止到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或开始使用之前,其构成内容就不光是买价,而是会包括各项税费以及间接支出的分配部分。

而取得资产的方式除了以上常规的渠道之外,还有不少的偏门,这个偏门主要体现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以及租赁,这三种业务构成了会计处理当中较为复杂的层面,究其原因正是在于这样的获得资产的方式并不仅仅涉及到金钱,而是较为复杂的业务。更为复杂的业务对应当然是更为复杂的会计处理了。

资产的第二部曲就是持有资产过程中的业务处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成本的结转或分摊;二是后续支出,三是期末计价。对于短期的流动资产而言,其成本是通过结转来处理的;而对于长期的非流动资产来说,则体现为成本的分摊,主要表现为折旧与摊销。后续支出则主要是针对长期资产而言,其核心问题是究竟要不要对于后续支出进行资本化。期末计价问题的关键在于要不要确认持产利得或损失,主要表现为根据谨慎性原则,基本上一定要确认持产损失,而且是足额充分计提减值;而对于持产利得是不是要加以确认,则取决于是否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如果资产是采取公允价值计量的,则即可以确认持产损失,也可以确认持产利得,这样的处理虽然不是太谨慎,但是这里可以明显感觉到谨慎性原则让位于公允价值会计。而之所以要对资产进行公允价值计量,显然是因为进行重新计量后的资产价值更具有相关性,与其现行的价格是较为相关的。因此可以认为是相关性原则战胜了谨慎性原则。

资产的第三部曲就是处置了,这一部曲显然较为简单,因为一句话基本上就可以讲完了,在这一阶段,如果资产出现了出售、报废或者毁损的情况,就需要将与该资产相关的会计科目上的所有余额进行结转处理,一般做法就是将相关科目余额从相反方向转出,使得相关账户归零即可,由此而产生的借贷方差额确认为处置损益即可。

从资产的三部曲,我们看到了资产从生到死的全过程,我们也通过会计系统进行了完整的记录,资产的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也反映着会计主体特别是企业的兴衰与成败。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34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