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竞争与市场垄断之间的鸿沟—-马歇尔冲突?

2023年12月29日14:50:13122

马歇尔认为:自由竞争会导致生产规模扩大,形成规模经济,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又不可避免地造成市场垄断,而垄断发展到一定程度又必然阻止竞争,扼杀企业活力,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因此社会面临一种难题:如何求得市场竞争和规模经济之间的有效、合理的均衡,获得最大的生产效率。“马歇尔冲突”适用于收益递增(成本递减)的行业,如电信业、银行业。

人们总是难以避免在两难中选择,对19世纪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这位剑桥学派的掌门人在对价格机制的诠释方面,表现得才华横溢,但面对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两者之间顾此失彼的矛盾,却显得一筹莫展。是去追求规模经济而宁愿扼杀竞争的活力?还是为了保持竞争的活力而去牺牲规模经济?马歇尔将这道世纪难题留给了后人。在此之后,围绕着这个问题,经济学家们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辩论,并逐步形成了一门新的经济理论——产业组织理论。

以长途电话为例 如果允许许多企业开展竞争,去铺设各自相互重叠的通讯网,无疑会导致经济资源的巨大浪费,让其中的一家企业扩大规模,将所有的业务都交给它经营,反而对整个社会都是有利的。充分享有规模经济,对提高一个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效益,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根据1959年英国学者马克西和西尔伯斯通对汽车工业的研究,当一种车型的年产量从1000辆增加到10万辆时,单位成本将下降55%。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国际企业兼并浪潮风起云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追求规模经济。不幸的是,每个产业的市场规模都不是无限的,当有限的市场规模和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行动碰在一起时,必然导致生产越来越集中,企业的数目不断减少。最终有可能形成一个独霸市场的垄断寡头,从而使它获得人为操纵价格的力量。即使在少数几个企业占有某一产业大部分生产的垄断市场上,它们为了避免在竞争中两败俱伤,也常常可以通过合谋或组成卡特尔等形式,控制这一产业的价格,扭曲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

再比如某一产业的生产能力出现了过剩。如果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一部分资源就应从该产业中退出,但由于市场垄断扼杀了自由竞争,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就有可能通过在暗地达成协议,来限制产量,维持固定价格,使这些企业在开工不足、设备闲置的情况下安然无恙地生存下去,不发生资源的移动。这显然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反过来,如果某一产业的生产能力不足,垄断寡头又通过设置种种壁垒,阻止资源的流入和新企业的出现,从而使自己安享超额利润。这样,一旦垄断价格得以形成,企业间的价格竞争就不存在了,垄断企业的市场地位就会相对稳定下来。竞争的压力大大减小了,企业追求技术进步的动力也就相应地减弱了。

经济学家对于如何克服“马歇尔冲突”进行了不懈的探索。1940年,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提出了有效竞争的概念。在他看来,所谓有效竞争就是一种将规模经济和市场竞争活力有效地协调,从而形成一种有利于长期均衡的竞争格局。但克拉克没有论述实现有效竞争的客观条件和衡量标准。我国学者王俊豪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竞争的三个标准:第一,有效竞争是竞争收益大于竞争成本的竞争;第二,有效竞争是适度竞争,即介于竞争不足和竞争过度之间的竞争;第三,有效竞争满足规模经济的要求,竞争企业生产规模处于适度规模的范围,即处于最小经济规模和最大经济规模之间。综上所述,有效竞争就是要兼顾规模经济和市场竞争活力,有效竞争是适度规模和适度竞争的结合,有效竞争是克服“马歇尔冲突”的有效途径。

关于马歇尔冲突的探索逐渐演变成为了产业组织理论,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学习一下。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35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