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什么意思

2024年10月10日11:12:26208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再次提出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那么什么是全国统一大市场?为什么要构建?如何构建?

什么是全国统一大市场?

首先市场这一概念涵盖了两个主要维度:首先是实体场所,即买卖双方进行商品、服务或生产要素交易的地点;其次是制度层面,包括市场运作的规则和机制等。

而所谓的统一大市场,是指市场发展到一定成熟阶段后所展现的高级形态。

这种市场具有完善的机制、统一的规则、产业间的紧密联系、区域间的协同以及商品流通的顺畅性。

想象一下,如果所有的市场都联合起来,形成了一个超级大的市场,这个市场非常发达,有很完善的规则,各个地方的规则都一样,大家做生意就更方便了。

具体来说,统一大市场包含以下三个层面的含义:

  • 空间上:市场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并且区域间的协同作用显著。不管你在哪个地方,都可以自由地买卖,没有地域限制,商品和资源可以到处流动。
  • 时间上:商品和生产要素能够跨越时间界限,实现跨期的自由流动。商品和资源不仅现在可以买卖,未来也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
  • 价格上:市场要素在自由流动的过程中,价格差异较小,市场竞争充分。因为大家都在同一个大市场里交易,所以价格差别不大,竞争很激烈,这样可以让生意做得更大,更有效率。

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变高,经济的整体发展质量也会大幅提升。

为什么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中国作为经济大国,有着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消费潜力,但是一直存在市场割裂的问题,导致市场资源效率不高,制约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比如有些地方政府只支持本地企业,对外来企业设置障碍,比如给本地企业税收优惠,或者在招标时只考虑本地企业。

还有在一些政府采购项目中,招标文件可能会规定只有某些特定品牌或者本地企业才能参与竞标。这就像是学校采购文具,只允许学校旁边的小店参与,其他店都不行,吃亏的往往都是学生。

虽然中国有着超大的市场规模,但是市场割裂的情况一直存在。市场的割裂使得规模优势被极大削弱,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率得不到释放。

现代市场经济通过分工和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来配置资源。就像一个团队,每个人做自己擅长的事,然后互相交换成果,这样效率最高。

然而,回顾中国经济的转型时期,由于受到旧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市场被分割,地方保护主义盛行,这阻碍了有效的社会分工和规模经济的形成。

结果就是,企业难以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也缺少了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能力,国家也未能充分利用其庞大的市场潜力。

如果缺少一个有序、开放且竞争激烈的现代市场体系,新兴的战略产业就会被困在分散和封闭的市场中,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降低。

因为市场被分割,企业不能通过扩大规模来降低成本,也不能通过多样化经营来增加收入。就像是小作坊,只能做一种产品,成本高,竞争力弱。

因此,建立一个统一、高效的市场体系对于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经济效率和增强企业竞争力至关重要。

如何构建?

据中央文件,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 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消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确保不同地区之间商品和要素能够自由流动,打造一个开放的市场环境。
  • 统一市场准入制度:简化和统一市场准入规则,降低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确保各类市场主体在同等条件下公平竞争。
  • 统一公平竞争制度: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预防和制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
  • 统一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市场监管效能,建立健全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吸引和保护投资者。
  • 统一要素市场化配置:促进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数据等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 统一市场设施: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如物流、信息网络等,实现设施的互联互通,降低交易成本。
  • 统一区域协调发展:通过区域一体化建设,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形成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 统一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同时,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 统一市场监管:建立统一的市场监管体系,提高监管的规范性和透明度,确保市场秩序。
  • 统一法制保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法律支撑,确保所有经济活动有法可依。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逐步构建起一个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40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