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区域分散,不良上升,息差下降,厦门国际银行需要一场“改革”

2025年8月26日10:33:3232

厦门国际银行成立于1985年,总部位于福建厦门,是境内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但据相关信息,其第一大外资股东其实是福建省国企在香港的子公司,穿透看实质还是地方国有银行。2013年厦门国际银行进行了改制,由外资行变更为中资银行,企业性质也由中外合资银行变更为城市商业银行。

厦门国际银行目前尚未上市,也无控股股东,2024年末其前十大股东如下表:

经营区域分散,不良上升,息差下降,厦门国际银行需要一场“改革”

厦门国际银行是为数不多在香港和澳门均拥有控股子银行的城市商业银行。其除在境内北京、上海、广东珠海和福建全境(下属9个地市)共拥有12家分行外,还在澳门和香港分别控股澳门国际银行和集友银行两家境外银行,形成了“以内地为主体、以港澳为两翼”的战略布局。

澳门国际银行于1974年在澳门成立,1985年以资产注入方式参与筹建厦门国际银行后成为厦门国际银行全资子公司。2015年澳门国际银行又引入澳门本地41家股东,但仍是厦门国际银行的控股子公司(持股比例56.2%)。目前澳门国际银行在澳门有14家分行,在内地的广州和杭州设有分行,在广东的东莞、佛山、惠州和珠海横琴设有支行。

集友银行由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于1943年在福建三明永安创办,1945年搬到厦门,1947年又在香港正式开业。2017年,厦门国际银行收购集友银行64.31%股份后成为其控股股东。目前集友银行在香港有24家分行及集友国际资本有限公司与集友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子公司,在内地的福州、厦门和深圳等地设有7家分支机构。

厦门国际银行及澳门国际银行和集友银行2024年主要财务数据如下表:

经营区域分散,不良上升,息差下降,厦门国际银行需要一场“改革”

从主要财务数据看,澳门国际银行和集友银行规模尚小,其中澳门国际银行2024年净利润还亏损7.91亿元。

下文对厦门国际银行经营情况进行分析,由于厦门国际银行的合并报表包括位于澳门的澳门国际银行和位于香港的集友银行,因此本报告分析时除数据受限外,尽量同步分析其本部(即不包括境外澳门国际银行和香港集友银行)的数据,以便于和境内其他城商行更有对比性。

一、资产增速放缓,盈利能力大幅波动

无论是合并报表整体还是本部报表,厦门国际银行近年来总资产能始终保持增长,2024年末合并报表总资产达到1.14万亿元,属于国内少数资产超过万亿的城市商业银行,本部报表总资产也达到7,984.84亿元。但无论是合并报表还是本部报表,其近年来总资产增速均大幅放缓。2024年末合并报表总资产年度同比增速仅为1.84%,本部也仅为4.93%,几乎均为近年来最低增速。

经营区域分散,不良上升,息差下降,厦门国际银行需要一场“改革”

经营区域分散,不良上升,息差下降,厦门国际银行需要一场“改革”

除了资产增速放缓以外,收入和盈利能力也出现较大波动。2023年厦门国际银行合并报表营业收入仅为125.13亿元,同比大幅下降26.95%;当年合并报表归母净利润也仅为8.79亿元,同比大幅下降81.39%。银行本部经营情况也类似,2023年营业收入为94.72亿元,下降20.69%,归母净利润15.85亿元,同比大幅下降60.15%。

2024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虽然较2023年出现增长,但离此前最高时的经营情况还差距较远。

经营区域分散,不良上升,息差下降,厦门国际银行需要一场“改革”

经营区域分散,不良上升,息差下降,厦门国际银行需要一场“改革”

经营区域分散,不良上升,息差下降,厦门国际银行需要一场“改革”

经营区域分散,不良上升,息差下降,厦门国际银行需要一场“改革”

纵观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厦门国际银行营收和利润波动较大,近五年中合并报表有2年营收负增长,归母净利润有3年负增长。本部情况则是营收和利润均出现3年负增长。

二、净息差大幅下降,经营过度依赖投资收益

厦门国际银行合并口径净息差始终不高,2024年更是跌破了1%,仅为0.90%。

经营区域分散,不良上升,息差下降,厦门国际银行需要一场“改革”

极低的净息差导致其营业收入中利息净收入占比极低。2024年合并口径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竟然不到50%,仅为42%;本部口径更是仅为37.65%。利息净收入居然低于投资净收益金额。

经营区域分散,不良上升,息差下降,厦门国际银行需要一场“改革”

经营区域分散,不良上升,息差下降,厦门国际银行需要一场“改革”

在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主业仍是通过存贷利差获利的背景下,厦门国际银行是少数万亿级规模的城商行中出现“主业不主”的情况。利息净收入对收入的贡献远低于了投资净收益。

三、资产质量不佳,风险管控压力很大

近年来,厦门国际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攀升,合并报表口径由2020年前的不到1%,快速上升到2024年末的2.12%。与此同时,作为不良贷款备抵指标的拨备覆盖率也快速下降。2024年末仅为105.47%,跌破150%的监管线后快要接近100%的危险线。

经营区域分散,不良上升,息差下降,厦门国际银行需要一场“改革”

此外,厦门国际银行逾期贷款率和关注贷款率不仅远高于不良贷款率,而且也呈现上升势头。2024年末逾期贷款率为3.29%,关注贷款率更是4.99%。在如此高的逾期率和关注率下,105.47%的拨备覆盖率能产生多少备抵作用,厦门国际银行资产质量管控压力很大。

四、经营区域过度分散

根据2024年财报,厦门国际银行贷款余额中合并报表口径福建地区仅占31.27%,本部报表口径也仅41.15%,作为主要服务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本省贷款占比太少。

经营区域分散,不良上升,息差下降,厦门国际银行需要一场“改革”

在当前我国银行数量极多,金融供给甚至过剩的市场环境下,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往往依赖本地的相关支持,只有在深耕本地并获利壮大后才有余力去异地扩张,而厦门国际银行经营区域分散可能会导致其没有一个经营地方属于相对强势的金融服务者,且每个地方都达不到规模优势,成本较高,还不利于风险控制。2023年时厦门国际银行合并口径成本收入比高达46.71%,本部口径也高达38.45%。

经营区域分散,不良上升,息差下降,厦门国际银行需要一场“改革”

厦门国际银行成立初期是我国境内首家中外合资银行,但由于其外资大股东实质也是本地国企在境外分支机构,其外资身份并没有带来太多外资银行的管理经验,最终银行改制转身为城市商业银行。在规模尚未扩大的背景下,做为城商行的厦门国际银行经营区域较为分散,未能深耕本地,导致经营成本较高,且在利差下行背景下净息差下降过快。近年来厦门国际银行不良率上升,逾期率和关注率一直高于不良率且也在上升,资产质量压力不小。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42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