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效应是什么意思

2025年8月28日11:12:589

什么是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是一种在金融领域广泛存在的心理现象,它指的是人们在做出金融决策时,往往会受到某个初始数值或信息(即“锚”)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后续的评估和判断。这种效应可能导致投资者的判断偏离理性,从而影响其金融决策。

锚定效应最早由心理学家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和丹尼尔·卡尼曼(DanielKahneman,又译为丹尼尔·卡纳曼)在1970年代提出,他们通过一系列实验,揭示了锚定效应的存在。其中,最著名的实验是转盘实验。

锚定效应中的转盘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研究者让参与者观察一个转盘,转盘上的数字范围从0到100。然后,参与者被要求估计联合国非洲国家的数量,占联合国总成员国的百分比。

实验结果显示,当转盘停在较高的数字时,参与者给出的估计值也相对较高;反之亦然。这表明,即使是完全不相关的数字,也能成为决策时的“锚”,影响人们的判断。

举个例子:

在股票市场中,锚定效应尤为明显。投资者在决定买入或卖出股票时,往往会受到过去价格的影响。例如,当一只股票的价格从10元上涨到20元时,投资者可能会认为这个价格,已经很高了,即使该股票的基本面和未来增长潜力仍然强劲。相反,如果股票价格从50元下跌到30元,投资者可能会认为这是一个低价买入的好机会,即使该股票的基本面已经恶化。这种对过去价格的依赖,导致投资者在决策时,忽视了当前的市场环境和股票的真实价值。

在基金投资、金融产品定价中也存在锚定效应

张三正在考虑购买一款新的智能手机。在浏览电商平台时,张三发现这款手机有两个不同的价格选项:原价1999元,现价1499元(限时优惠)。尽管张三并不清楚这款手机的市场价值,但“原价1999元”作为一个锚点,让张三觉得“现价1499元”是一个非常划算的价格。于是,张三决定购买这款手机。然而,事实上,这款手机在其他平台或实体店的价格,可能一直维持在1499元左右,甚至更低。

这就是锚定效应在金融产品定价中的典型应用。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42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