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轩高科——绑定大众、储能卖全球第七!固态电池提前 2 年突破,却被 2 个短板卡住

2025年9月12日11:01:117

今天聊聊国轩高科,还是看看企业是做什么的?

国轩高科主要是一家造电池的公司,做的电池主要有两大用处:一是给新能源汽车供电,像我们常见的五菱宏光 MINI EV、奇瑞、吉利这些品牌的电动车很多都用它家的电池,尤其是磷酸铁锂电池做得很有优势,还和大众汽车深度合作,给他们的新能源车供应专用电池;

二是做储能电池,供电网、华为这些企业储存电力,比如建储能电站用的电池很多都是它家的。

行业上看,动力锂电池产品占收入的95%,占利润的90%,是企业主营业务。

产业链上看,动力锂电池主要是新能车的上游产业,目前新能车是产业终端产品,电池产业链是弱势的。

产品上看,动力锂电池目前供大于求,产品没有定价权,同时受锂矿价格波动影响,产品也是弱势的。

前十大股东占总股本49.61%,第一大股东占总股本24%,股权较为集中。

公司最终控制人是李缜,董事长是李缜,股东是强势的。

董事长简介:

李缜,1964年出生。

1984年毕业于原池州师专政教专业;1984年在安徽省9419厂政治处工作;

1986年11月至1992年10月在合肥市政府经济研究中心工作;1992年10月至2001年12月任合肥市经济技术发展中心总经理;

2001年12月至2006年5月任合肥国轩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2006年5月至2011年2月任合肥国轩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1年2月合肥国轩集团董事长、总裁。

董事长简介上看,董事长没有创业经验,董事长是弱势的。

总结一下:产业链、产品上看和董事长都是弱势的,公司处在弱势环境之内。

看看历史经营情况:

营收上看,2017年48.38亿,2024年353.92亿,增长6.3倍。

扣非净利润上看,2017年5.29亿,2024年2.63亿,利润减少50%。

市值上看,2017年251.43亿,2024年395.34亿,增长57.23%。

毛利率和净利率上看,2017年毛利率39.14%,净利率17.32%;2024年毛利率18%,净利率3.41%,毛利率和净利率是双降的。

看看企业战略分析:

国轩高科这六年在新能源领域,走了一条方向特别明确的发展路子。从 2020 年拉来大众集团的战略投资后,就一直围着 “靠铁锂电池打基础、让三元电池求突破、把储能业务做大、往全世界铺布局” 这四个核心方向推进,这六年里战略没怎么变,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能在行业起起落落的时候稳住阵脚。

从赚钱的规模来看,增长确实很猛。2020 年公司营收才 67.24 亿,到 2024 年就涨到 353.92 亿了,2025 年一整年估计能超过 400 亿,每年平均增长超过 40%,能明显看出来公司规模在快速扩大。

再说说战略落地的具体情况。首先是铁锂电池,这是国轩的基本盘,优势一直保持着。国内装到汽车上的铁锂电池,国轩占的市场份额 2020 年是 5.2%,到 2025 年上半年稍微降到 5.18%,但还是稳稳排在行业第四,跟第三名的差距已经不到 1.5 个百分点,快追上了。

然后是储能业务,现在成了公司增长的重要动力。以前储能业务在公司里没什么存在感,收入占比特别低,可到 2025 年上半年,这部分收入已经占到总营收的 23.5% 了。而且在全世界范围内,国轩卖出去的储能设备能排到第七名,他们推出的一个 “单舱 20MWh” 的储能系统(简单说就是能存大量电的设备),拿了好多订单。更关键的是,储能业务赚钱不少,能帮着公司改善盈利情况。

往国外发展的效果也很明显。2020 年的时候,国外的营收只占总营收的 2.36%,到 2025 年上半年已经涨到 33% 了。欧洲哥廷根的工厂已经开始试生产,美国的项目也批下来了,摩洛哥那个能年产 20GWh 电池的工厂也动工建设了,国轩往国际上走的步子越来越快。

和大众的深度合作更是个大亮点。国轩拿到了两个实验室的认证,成了国内第一个拥有两个大众认证测试中心的供应商。2025 年上半年,从大众相关客户那里赚的钱,已经占到总营收的 5%。而且和大众一起开发的标准电池,能用到大众 80% 的新能源汽车上,这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好基础。

技术方面国轩也没闲着,一直在攒实力。2025 年 5 月,全固态电池的中试生产线已经通了(中试就是大规模生产前的试验阶段),生产出来的好电池(良品)比例稳定在 90% 以上,核心设备全是国内自己造的,比行业平均水平早两年进入工程化验证阶段。他们还有个能量密度 350Wh/kg 的产品(简单说就是电池存电多、更耐用),能在下一代电池技术竞争里占个好位置。

不过战略执行里也有明显的短板。首先是三元电池业务,发展得太慢了,2025 年上半年装到汽车上的三元电池,国轩占的市场份额才 0.5%,在高端乘用车市场没什么突破,跟行业里头部的公司差得很远。

赚钱的质量虽然有改善,2024 年扣掉政府补助、投资收益这些非经常性收入后,净利润有 2.63 亿,实现了连续两年不亏钱,但政府给的补助和投资赚的钱,在总净利润里占的比例还挺大。而且动力电池的毛利率(也就是卖电池赚的钱占卖电池收入的比例)才 14.24%,在行业里还是中下游水平。

财务压力也一直很大,国轩欠的钱占总资产的比例(资产负债率)长期在 72% 左右,能快速变现的资产和短期要还的债的比例(流动比率)是 0.88,这意味着短期还债能力有点悬。另外,大规模建工厂扩产能,设备每年都会折旧(相当于资产损耗),这部分成本也限制了利润的增长。

总的来说,从营收和利润情况看,国轩在扩大规模、拓展市场这两方面,基本达到了当初的战略目标 —— 营收超 350 亿、国外市场占比提高、储能业务做大,这些都实现了早期规划。技术上,铁锂电池的优势稳住了,全固态电池也有了突破,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赚钱相关的目标还没完全达到,扣非净利润规模还是不大,三元电池业务也没按预期突破,说明战略执行在结构上有点不均衡。

这六年国轩确实把铁锂电池和储能的基本盘打牢了,通过和大众合作打开了往全球发展的空间。但现在行业里的大公司越来越集中,国轩要想稳住自己二线龙头的位置,把技术优势真正变成市场竞争力,还得在提高盈利质量、优化产品结构上继续下功夫。

看看营收是如何分配的?

用2025年二季报和2024年二季报进行对比,营业总收入193.94亿,增长15.48%,营业成本162.09亿,占收入的83.57%,增长15.5%。营业总成本195.55亿,占收入的100%,增长15.92%。

营收增长15.48%,成本增长15.5%,毛利率是减少的,总成本增长15.92%。

毛利润是31.85亿,营业利润-1.61亿。

销售费用2.06亿,占毛利的6.46%,增长27.23%;管理费用8.74亿,占毛利的27.44%,增长17.71%。研发费10.99亿,占毛利的34.5%,增长15.85%。

最后,净利润3.32亿,增长6.3%,扣非净利润0.72亿,增长48.53%。

成本占收入较为高,收入和利润是存在周期性的。费用上看销售费、管理费和研发费占毛利较高,企业是销售和研发共同推动营收增长的。

募资和分红上看,公司上市10年,从市场募集172.59亿,给市场分了10.95亿,分红还是较少的。

算个清算价值:

流动资产:现金172.6亿,应收183.55亿,存货97.56亿,其他应收款3.28亿,其他流动资产37.49亿,一年到期的非流资产0.77亿,总计495.25亿。

非流资产:长期投资46.24亿,厂房287.19亿,在建178.6亿,其他非流资产21.97亿,总计534亿。

流动负债:短期借款193.14亿,应付263.47亿,合同4.74亿,工资和税7.01亿,其他应付款12.36亿,一年内到期82.77亿,其他流动负债10.33亿,总计573.81亿。

非流负债:长期借款208.85亿,长期应付款21.95亿,总计230.8亿。

资产合计1029.25亿,负债合计804.61亿,净资产224.64亿。现金172.6亿,长期投资46.24亿,短期借款193.14亿,长期借款208.85亿。现金流还是较差的。

应收183.55亿,应付263.47亿,产业链上看还是偏强的。

算个估值:

2023年企业净利润9.39亿,20倍是190亿左右,净资产收益率是4.18%,折价在160亿左右。估值范围160—190亿之间。

2024年最低股价是16.1元,市值是291亿,远高于低估区域。

2024年企业净利润12.07亿,估值是240亿;净资产收益率5.37%,折价在200亿左右,估值是200—240亿。

2026奶牛企业净利润预估是22.78亿,20倍估值是455亿,净资产收益率是10.14%,能支撑380亿的市值,估值看到380—460亿。

目前市值是850亿,算是合理估值吧,但如果进场激进是460亿以下,保守要等到200亿左右了。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42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