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湖股份——钾肥撑底盘,锂盐拉引擎,如何打造产业超级增长曲线?

2025年9月19日11:25:4826

今天聊聊盐湖股份,还是先看看企业是做什么的?

盐湖股份其实就是靠盐湖里的资源赚钱,主要做两件事:

一是生产钾肥,这个东西是种粮食、种菜离不开的肥料,需求一直很稳定,相当于公司稳稳的现金奶牛;

二是从盐湖水里提锂,做成碳酸锂,卖给电动车和电池厂,这是近几年新能源火了之后最赚钱的业务。

行业上看,制造业占收入的98.98%,占利润的99.63%,是企业主营业务。

产业链上看,钾产品、锂产品算是材料产品,产业链上算是弱势的。

产品上看,钾产品、锂产品需求来自化肥和锂电,目前锂电需求很大,产品存在强势可能。

股东上看,前十大股东占总股本48.37%,第一大股东占总股本12.87%,股权较为分散。

公司最终控制人是国务院国资委,股东是弱势的。

董事长简介:

侯昭飞,1980年出生。

历任五矿盐湖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副经理、经理,五矿盐湖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任五矿盐湖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2025年3月,任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

董事长简介看,董事长没有创业经验,董事长是弱势的。

产业链、股东和董事长是弱势的,公司处在弱势环境之内。

看看历史经营情况:

营收上看,2018年178.9亿,2024年151.34亿,减少15.4%。

扣非净利润上看,2018年-37.07亿,2024年44.01亿,利润是由负转正。

市值上看,2018年194.47亿,2024年894.25亿,增长3.6倍。

营收减少15.4%,扣非净利润是负转正,市值是增长3.6倍,市值有点高了。

毛利率和净利率上课,2018年毛利率26.18%,净利率19.26%;2024年毛利率51.86%,净利率30.81%,毛利率和净利率出现了双增。

看看企业的战略分析:

盐湖股份像是经历了一场完整的蜕变,从一家经历过风雨、需要重整的公司,一步步走上了正轨,并朝着做大做强的方向迈进。

这六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最开始是恢复元气,然后确定方向,再到产能扩张,接着优化管理,最后在大国资背景的加持下全面升级。

简单来说,这六年不仅是公司“活下来”的过程,更是从传统做肥料的企业,成长为一家紧跟新能源风口的现代化化工巨头的重要时期。

盐湖股份的核心战略一直没变,就是“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老本行——做钾肥,这个业务相对稳定,不管经济环境如何,粮食生产都离不开钾肥,所以它给公司带来了稳定的现金流,相当于家里可靠的收入来源。

另一条腿是新业务——从盐湖水里提炼锂,做成碳酸锂卖给电池厂和车企。随着电动车和储能行业的爆发,锂盐业务成了公司增长最快、利润最高的部分。这两条主线,一个稳,一个快,互相配合,让公司既不失稳健,又能抓住新能源时代的红利。

2020年,公司刚刚完成重整,主要精力放在修复管理、优化财务结构和专注主业上。这一年,钾肥业务慢慢恢复,给公司提供了基本的利润和现金流;锂业务还处在实验和工艺优化阶段,还没能真正贡献利润,但公司已经在为未来的扩产做准备,比如筹划建设年产4万吨的基础锂盐项目,并明确了目标,要把产品做到电池级,提高附加值。

到了2021年,公司进一步完善管理,钾肥产销量稳步增长,锂业务开始小规模放量,逐渐进入市场视野。投资者和机构开始注意到盐湖股份的新能源潜力,股价也随之上涨。这一年,公司从“活下来”迈向了“要发展”,转型的雏形逐渐显现。

2022年,新能源行情火爆,碳酸锂价格一路高涨。盐湖股份的锂业务迎来了真正的爆发,利润贡献大幅提升,整体业绩飞速增长。

钾肥业务继续保持稳定,为公司提供现金支持。公司同时加大环保投入,推进绿色矿山建设。这一年,公司真正形成了“双主线”的格局,锂业务成为新的增长引擎。不过,这也让公司暴露出新的挑战,比如锂价波动带来的业绩起伏,以及扩产过程中技术和良率问题的压力。

2023年是公司发展的关键一年。中国五矿成为新的控股股东,国资背景带来的资金、技术和市场资源,让公司如虎添翼。公司全年营收突破150亿元,净利润超过46亿元,钾肥产量接近500万吨,碳酸锂产量达到4万吨,销量超过4.1万吨。钾肥继续稳坐国内龙头,锂产品的收入占比首次超过20%,成为公司利润的重要来源。这一年,公司还明确了远期目标:2030年钾肥年产能要达到1000万吨,锂盐达到20万吨,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的盐湖产业基地。这一目标释放了公司要从国内龙头迈向国际竞争舞台的信号。

2024年,公司延续了既定路线。锂盐一体化项目投产,锂产品销量继续增加,钾肥业务通过渠道和产品升级进一步强化竞争力。公司经营现金流表现良好,扩产资金有保障。不过,锂价和钾肥价格的波动依然影响利润,扩产过程中也需要持续优化工艺和控制风险。

2025年,公司在五矿的带领下,继续完善治理结构,推动技术升级,并更积极地走向全球市场。公司与下游车企、电池厂签订长期供货协议,确保在价格波动时仍能锁定基本利润。同时,公司加快海外市场布局,分散单一市场带来的周期风险。

回顾2020到2025年,公司整体战略保持连贯性:先恢复基础,再加速扩张,然后借助国资平台迈向国际化。从财务表现来看,公司已经完成了阶段性的目标。2020年盈利不高,2022年因锂价暴涨业绩大幅提升,2023和2024年保持在高位,营收稳定在150亿元左右,净利润超过45亿元。2025年继续增长,但利润波动仍受市场行情影响。这说明公司在扩产和产品升级上取得了明显成果,但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成本结构和市场布局来应对行业波动。

盐湖股份的优势很明显:察尔汗盐湖的巨大资源储备给了公司独一无二的竞争壁垒;自主的提锂技术和规模化产能让公司在成本和品质上占据优势;国资平台的支持为扩张和治理提供了坚实后盾。

但公司也有三大挑战:钾肥和锂盐价格波动让业绩不够稳定;扩产过程中技术和资金管理的压力不容忽视;治理透明度和历史遗留问题仍需时间来消化。总体而言,盐湖股份在这六年完成了从修复到成长的跨越,锂业务成为新引擎,钾肥业务继续做稳压器,未来如果能在周期波动中保持稳定现金流,并不断提高技术和治理水平,就有机会成长为全球一流的盐湖化工巨头。

看看营收是如何分配的?

用2025年二季报和2024年二季报进行对比,营业总收入67.81亿,减少6.3%,营业成本29.02亿,占收入的42.79%,减少13.4%。营业总成本36.43亿,占收入的53.72%,减少17.25%。

营收减少6.3%,成本减少13.4%,毛利率是增长的,总成本减少17.25%。

毛利润是38.79亿,营业利润31.38亿。

销售费用0.39亿,占毛利的1%,减少5.05%;管理费用3.22亿,占毛利的8.3%,减少17.35%。研发费0.28亿,占利润的0.72%,减少59.81%。

最后,净利润27.09亿,增长14.82%;扣非净利润25.09亿,增长16.24%。

成本占收入合理,费用上看也都较为合理。

募资和分红上看,公司上市28年,从市场募集831亿,给市场分了53亿,分红算是少的了。

算个清算价值:

流动资产:现金189.95亿,应收18.02亿,存货10.35亿,其他应收款0.1亿,其他流动资产106.28亿,总计324.7亿。

非流资产:长期投资13.83亿,厂房81.6亿,在建32.24亿,其他非流资产22.82亿,总计150.47亿。

流动负债:短期借款0.12亿,应付22.45亿,合同10.05亿,工资和税2.78亿,其他应付款3.4亿,一年内到期2.3亿,其他流动负债1.02亿,总计42.12亿。

非流负债:长期借款3.56亿,长期应付款16.35亿,合计19.91亿。

资产合计203.78亿,负债合计62.03亿,净资产141.75亿。现金189.95亿,长期投资13.83亿,短期借款0.12亿,长期借款3.56亿,现金流非常充裕。

算个估值:

2023年净利润是79.14亿,10倍估值约800亿,加上200亿现金流,能看到1000亿了。净资产收益率是

2024年最低股价只有13.1元,市值是692亿,明显要比估值低了不少。

这是2024年利润大幅下降造成的,2024年前两季度利润下降非常厉害,全年净利润也就46.63亿,10倍也就466亿,加上200亿现金流,也就是666亿了,净资产收益率32.89%,能支撑770亿。估值范围就是660—770亿之间。

2025年预期净利润在57亿,估值范围也就是770亿——950亿之间。

目前1037亿的市值,还算公允价,但想入场在800亿附近应该比较安全。保守在570亿附近考虑吧。

还有一点,盐湖股份这类的股票和钾、锂的大宗价格密切相关,如果钾和锂的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对于企业营收和利润将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对于懂的人是机会,对于我就是猜。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42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