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决策的思路和方法(投资决策的优化)

2022年8月1日21:06:58321

我们在做投资决策的时候,习惯于找到客观的决策依据,然后再来做主观的判断。譬如,对投资逻辑的依赖,对财报数据验证预判的信任等等。即便如此,你认为逻辑很完美了,也自洽了,可市场反馈仍然不尽如人意。

问题出在哪里呢?是我们的投资决策流程有问题吗?还是哪些关键流程束缚了自己呢?我们不妨把事情倒过来想。能不能在找决策依据的时候,尽可能依赖主观,决策的时候变得客观呢?也就是说,非买不可。

举个简单的例子。华大九天上市了,在做交易计划的时候,随便锚定了一个价格,开盘价低于60元,就大胆买入。实际上,这个价格只是心里的锚,并没有特别的决策依据。等收盘后,才去认真看了一下。

盖伦电子的营收是华大九天的三人之一,市值也大抵如此。那么华大九天的行业龙头溢价,并没有被市场体现出来。从这个角度去看,上市第一天的估值明显是合理的。那么,我们要是想买入华大九天,就必须找到更长远的理由。

周末出了一堆消息,美国对我们半导体芯片先进制程的打压,已经从之前的10纳米,扩展到14纳米。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的反腐,可以看出国产替代破除卡脖子的决心。从数据来看,华大九天2021年国内市场占有率才6%,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是所谓的长逻辑。

如果我们预判到半导体芯片领域的突破是不可逆的历史进程,那么决策就变得很简单了。华大九天必须要买,剩下的就是时机问题。实际上,今天上游设备、材料等均在演绎国产替代逻辑,那么华大九天正好盘中给了很好的买点。当你看到拓荆科技再创新高,这个时候你还会因为估值束缚你的手脚吗?

所以说,最好的决策就是别无选择。只有这样,决策才是客观的。但决策之前的流程,基本都是基于预判,不管你是从哪个维度出发,或者说哪个视角,其实都是主观的判断。有了主观的预判,才能诞生后面客观的决策。

在科学研究中,逻辑可以推导出结果。但在投资领域,却行不通。我们要把精力放在演绎的推敲上,就像行军打仗需要沙盘推演一样,把可能的路径想清楚,最后选择站在你认为最有可能的方向。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8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