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全球化下的区域经济学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经济全球化可以定义为区域经济集团之间不断增长的相互依赖性和经济活动的跨界功能一体化,是一个经济活动的地理范围不断扩大和国际联系不断加深的过程。”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表现是贸易扩张、资本流动(尤其是直接投资)、新技术浪潮和区域一体化。在区域经济发展新趋势的推动下,区域经济学不断吸收主流经济学的新理论和研究方法,区域经济学的未来发展也出现了新的趋势。
为此,我们从区域经济学发展的趋势出发,作为区域经济学学习的最后一个部分。
二、区位理论的发展趋势
(一)研究的关注热点:进一步转向“问题区域”的研究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问题日益凸现,形成了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落后病”、“萧条病”、“膨胀病”,区域问题如同区域“病症”一样影响着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由于区域问题的出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区域”或者“问题地区”。
问题区域是一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难点,一国区域经济发展是否稳定和繁荣,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问题区域”的解决。因此,在未来区域经济学发展中,问题区域将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新关注点。
(二)研究的着眼点:区域创新和区域竞争优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产业中技术含量在不断地增加,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上升,与此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在一定区域的集聚,形成了带动地区整个经济发展的创新空间。这些创新空间不仅可以促进新产品的研发,而且又会将创新过程和新的技术等扩散到周围地区,形成扩散效应,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在此背景下,区域创新成为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新的着眼点。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日益重视区域创新的形成研究,区域创新主体的培育、区域创新系统的构建、区域创新能力的形成、区域创新环境的优化等成为区域创新研究的主要问题。与区域创新研究相适应,区域竞争优势的研究也成为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新的着眼点。
传统的区域经济学在区域优势的研究中主要研究的是区域的比较优势,基于比较优势的区域经济学理论认为各地区都应该集中生产并向其他地区输出本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同时从其他地区输入自身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这样每个地区都能从分工中获得比较利益。基于这种认识,传统区域经济学非常重视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禀赋,依据区域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和发展特色经济就是传统区域经济学的基本出发点。
但是在现代区域经济发展中,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化的深入,区域经济发展更加强调竞争优势,具有比较优势不一定具有竞争优势,区域经济的发展更加强调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的开发、区域创新环境的优化、产业集群等区域竞争优势的培育。
(三)研究的内容:趋于综合化和多样化
区域经济学研究内容的综合化和多样化主要是由于区域经济问题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基于区域经济问题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园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发展、人口的区域分布、人口和资源的区域流动、区域竞争力、企业区位的选择、家庭区位的选择、住宅区位的选择等都成为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区域经济学研究内容在以空间资源配置为核心的同时,不断吸收与借鉴主流经济学的思想与方法,综合运用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来解释、解决相关的区域经济问题。
区域经济学研究内容的综合化和多样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区域经济学的研究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融合与渗透,包括区域经济学研究与企业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的相互结合,在多学科相互结合的视野中加强对区域经济问题的研究。二是区域经济学与自然科学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包括区域经济学与地理学、地质学等自然科学理论的相互结合。
(四)研究的方向:具体化和实用化
传统的区域经济学是针对区域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区域差距拉大这些区域问题而形成的,因而传统的区域经济学主要关注的是宏观或者是接近宏观的区域经济问题,诸如区域增长极的形成、区域战略、区域分工等。
但是从区域经济学的未来研究趋势看,区域经济学日益关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微观问题。“更多地重视微观行为的分析,因为空间过程和空间动态变化研究只能分析个体动机才有可能的。
因此,将进一步加强空间的纵向研究和动态的离散选择分析。”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出现了新的研究方向,具体表现在:
一是借鉴和运用主流经济学的分析工具,进行区域问题的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出现了迅猛的发展态势,区域经济的研究不断地借鉴和吸收经济学基本理论的新发展,重视“运用微观分析工具”,运用微观经济理论中的消费者、厂商和市场理论作为工具。
二是注重研究区域经济的微观活动。从未来区域经济学的研究趋势来看,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将更加重视对微观活动和微观行为的研究,例如,集群中的企业行为、厂商的选址行为、家庭的住宅选址行为、企业的创新行为等。
三是促进了应用区域经济学和应用城市经济学的兴起。最近几年中,应用区域经济学和应用城市经济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应用研究的领域在不断扩展。在应用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面,区域市场问题、区域基础设施问题、区域贫困问题、地方税收和地方公共支出问题等都成为应用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关注点。“
(五)研究方法:模型化和计量化
经济学的发展历史本身就是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历史,当今西方主流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定量分析和研究方法的模型化日益得到加强,这也被认为是经济学的科学性不断增强的重要表现。区域经济学是一种典型的空间分析,进行空间分析仅靠定性分析是远远不够的,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区域经济的研究逐步开始走向数学模型化和计量化阶段,模型化的定量分析方法大量应用,极大地增强了区域经济学的应用性及科学性。大量的数学模型被运用到区域经济分析之中,在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文献中数学模型随处可见,形成了投入产出模型、线性规划模型、区域空间均衡模型、区域经济增长模型、环境影响模型、动态城市模型、城市体系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散化的城市理论模型。
在研究方法上更为显著的特征是计量分析方法的广泛应用,计量经济学的产生不仅对经济学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计量分析方法是基于区域的历史资料对区域内和区域间的经济关系进行计量分析的方法。这一方法基于经济理论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与可能,将变量、参数和扰动项用数学符号连接成反应各经济关系的函数,建立模型,根据加工过的数据资料,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估算和验证。
计量分析方法在区域经济学中的应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进行区域经济结构分析,对反映区域经济结构的经济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计量分析。二是进行预测分析,应用计量模型进行计量测算,给出经济变量值在未来时期或其他区域上的预测结果。三是进行政策评价,模拟各种政策措施,对比政策的模拟结果,对不同的区域经济政策进行比较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