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会对标题中的问题而感到迷惑。说好吧,上海的房价和房租一降再降;说不好吧,身边不少朋友的收入都还不错。
那现在的经济到底是个什么状态呢?今天我用西方经济学知识来回答这个问题。
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他们都可以用于观察经济现状。经济指标那么多,而且并不一定是同步的,怎么看呢?
从本质上看,宏观经济学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呢?是政府如何管理经济。当经济不那么好的时候,政府转动轮盘,制定财政和货币政策,自己花钱和让银行降低利率,引导企业愿意多投资、多生产,老百姓多消费。当经济过热的时候,政府就相反操作,收一收。
宏观经济指标
所以关键是要看这个轮盘有没有转起来。如果转起来了,说明经济在起来了。如果没转起来,说明宏观调控的力量还不够大。所以,我们判断经济,最终还是看企业和居民愿不愿意花钱。主要看PMI和社会消费零售总额这两个最直接的指标,另外社融、出口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这两个指标延伸出去就是PPI和CPI。需求多了,价格才会涨,或者说价格降幅才会收窄。但是价格指标比前面的经济增长指标会比较滞后。
8月份CPI和PPI数据
先看最简单的PPI和CPI。
CPI:
总体来看,今年1~8月CPI同比表现比较弱,环比稍微有所改善。从分项上看,居民购买必需品的积极性不高,非必需品(比如黄金)的价格上涨。所以,老百姓并没有愿意大把花钱。
PPI:
总体来看,今年1~8月,出厂价格同比和环比一直在跌,8月份有点跌不动的感觉。
所以从价格指标上看,谁说经济变好了,我没看出来啊。
8月份直接指标数据
再来看看最直接的指标:
社会消费零售总额
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780亿元,同比增长3.7%;环比下降0.14%。1-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4238亿元,同比增长4.8%。总体上看,今年以来销售数据,比去年是改善了很多,5月份数据更是达到了24年以来的阶段性新高。销售数据是短期国补政策刺激的结果,还是真正实现了企稳回升,还需要继续观察。但结合CPI数据来看,并不乐观。
PMI
PMI是个环比指标,8 月 PMI 数值是 49.4,7 月份是 49.3。说明8月比7月数据还要差,只不过跌幅小了一点。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高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低于临界点。也就是说需求偏弱,生产扩张。但是国内的社零还可以啊,说明出口订单在下行。
所以,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PMI上看,总体偏弱。
综合价格指标和直接指标来看,现在宏观经济并没有企稳回升的明显证据,尤其是PMI数据连续5个月在荣枯线以下,是最让人担心的。企业经济活动收缩,居民的收入和就业就起不来,经济就好不起来。但是物价,尤其是必需品价格也没有涨,日子也还是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