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利民股份,还是看看企业是做什么的?
利民股份主要是做农药的,拳头产品是代森锰锌和百菌清,在全球的份额也比较高。
行业上看,农药占收入89%,占利润的90%,是企业主营业务。
产业链上看,农用杀菌剂属于终端产品,又是国内销售为主,这就是偏C端的产品了,产业链算是强势的。
产品上说,农用杀菌剂、杀虫剂,面对的都是农民,只要种地就得买,而且基本是年年买,销量是可以固定的,产品也属于强势。
股东上看,前十大股东占总股本34.19%,第一大股东占总股本16%,股权较为分散。
公司最终控制人是李明、李新生和李媛媛;其中,李明与李新生为父子关系,李明与李媛媛为父女关系,股东是强势的。
董事长简介:
李新生,1971年出生。
1989年任解放军某部战士,1991年为解放军广州通讯指挥学院学员,1994年任解放军某部排长、参谋、干事、指导员、股长。
2002年任新沂市地方税务局副主任科员,2004年任利民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2009年公司董事、总经理;2015年起任利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董事长简介看不出创业经历,董事长是弱势的。
总结一下:产业链、产品、股东是强势,公司处在强势环境之内。
看看历史经营情况:
营收上看,2018年15.19亿,2024年42.37亿,增长1.79倍。
扣非净利润上看,2018年1.98亿,2024年0.51亿,减少74.24%。
市值上看,2018年29.03亿,2024年29.24亿,增长0.72%。
营收增长1.79倍,利润减少74%,市值增长0.72%,应该是存在泡沫了。
毛利率和净利率上看,2018年毛利率27.16%,净利率13.56%;2024年毛利率19.48%,净利率1.92%,毛利率和净利率出现了双降。
看看企业的战略分析:
利民股份前几年利润并不好,但到了 2025 年上半年,公司业绩一下子反弹了 —— 净利润比去年同期涨了 7 倍还多,发生了什么?
咱们倒回 2020 年,那年利民做了个关键动作:收购了威远的资产组。就这么一下,当年的营收直接涨了 54.91%,冲到了 43.88 亿元。之前它只靠杀菌剂当 “龙头”,收购后变成了啥农化产品都做的综合企业,给后来产品布局打了个好底子。
从 2020 年之后,一直盯着农药主业使劲。核心就两件事:扩大生产能力、升级技术。
2021 年就计划着要多产草铵膦,2022 年 5000 吨的草铵膦项目真就投产了;到 2024 年,精草铵膦的一期生产线也开了,能产 2000 吨。更关键的是,这次用了 “生物酶催化” 的新技术,比以前的老方法省了 18% 的成本 。
海外市场这块,2020 年的时候,在巴西拿到了代森锰锌的 “登记证”;到 2025 年,海外的登记证已经攒了 2572 个,海外收入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也提到了30%以上,光巴西市场的销售额就比去年涨了 47%。这么看,它在全球的销售网络慢慢搭起来了。
但问题也很明显:战略执行有点 “偏科”。比如新能源电池材料的项目,到现在还停留在画图设计的阶段;生物农药里的多杀霉素项目,连续三年都没按计划投产。反观传统主业,公司一直往里砸钱,两边一对比,差距特别大。
这种 “偏科” 也带来了麻烦:规模和利润没跟上。
营收从 2020 年的 43.88 亿元晃到 2024 年,反而降到了 42.37 亿元;净利润更惨,2020 年还有 3.86 亿元,2023 年直接跌到 0.64 亿元,2024 年虽涨到 0.81 亿元,但离以前的高点还差得远。成本压力也一直在:2022 年的时候,成本占收入的比例是 95.23%,2023 年涨到 98.19%(几乎赚的钱都被成本吃了),2025 年上半年降到 89.31%,但成本还是压得利润喘不过气。
不过,利民的核心优势也没丢。这几年研发的钱一直没少花,占营收的比例稳定在 3% 以上;精草铵膦用的生物催化技术,还让废水、废气、废渣少排了 50%,另外它还参与制定了 43 项国际标准 —— 这相当于建了个 “技术门槛”,别人想追上没那么容易。规模上的优势也很明显,像代森锰锌、三乙膦酸铝这些产品,它的产能全球第一,这也帮它能更好地控制成本。
但转型慢是个大问题。公司把太多资源都投到传统农药上了,新能源和生物农药这两个 “新方向” 没起来,没能成为第二个 “赚钱点”。财务上也有压力:大股东把自己超过一半的股份抵押出去借钱了,而且短期内要还的钱占了总债务的 70% 以上 —— 钱这么紧张,自然没法给新赛道多投钱。
再看战略目标完成得怎么样:传统农药的扩张和升级确实做得不错。2025 年上半年,杀菌剂营收涨了 12.36%,杀虫剂涨了 5.19%;百菌清、代森锰锌这些核心产品的价格也涨了,毛利比例升到 26.13%,能看出来主业还是扛得住的。但长期战略里的 “转型” 没做到 —— 公司之前想搞 “一主两辅”(主业是传统农药,辅业是新能源和生物农药),结果辅业进展慢得很。
总结下这六年:利民股份守住了农药主业的 “基本盘”,技术和规模优势在行业起起落落里没垮,但应对行业变化的时候,转型慢了半拍。2025 年农化行业开始回暖,精草铵膦能多生产、海外市场能再拓展,这都是新的增长动力。接下来,它能不能在保住传统优势的同时,把新赛道做起来,直接决定了公司能不能从 “只追求扩大规模”,变成 “真正多赚钱”。
看看营收是如何分配的?
用2025年二季报和2024年二季报进行对比,营业总收入24.52亿,增长6.69%,营业成本18.11亿,占收入的73.85%,减少3.86%。营业总成本21.9亿,占收入的89.31%,减少2.94%。
营收增长6.69%,成本减少3.86%,毛利率是增长的,总成本减少2.94%。
毛利润是6.41亿,营业利润2.62亿。
销售费用0.7亿,占毛利的10.92%,减少5.3%;管理费用1.54亿,占毛利的24%,增长18.61%。研发费0.82亿,占利润的12.79%,增长31.51%。
最后,净利润2.81亿,增长661%;扣非净利润2.57亿,增长804%。
成本占收入较高,收入和利润很容易就出现周期性,目前费用上看较为合理。
募资和分红上看,公司上市10年,从市场募集20.79亿,给市场分了9.21亿,分红不算多的。
算个清算价值:
流动资产:现金7.85亿,应收9.53亿,存货7.3亿,其他应收款0.37亿,其他流动资产0.6亿,总计25.65亿。
非流资产:长期投资3.53亿,厂房30.71亿,在建0.37亿,其他非流资产0.78亿,总计35.39亿。
流动负债:短期借款8.78亿,应付9.05亿,合同0.8亿,工资和税1.1亿,其他应付款0.34亿,一年内到期3.73亿,其他流动负债3.4亿,总计27.2亿。
非流负债:长期借款1.95亿,应付债券2.68亿,合计4.63亿。
资产合计61.04亿,负债合计31.83亿,净资产29.21亿。现金7.85亿,长期投资3.53亿,短期借款8.78亿,长期借款1.95亿,现金流压力较大。
算个估值:
企业利润存在较强的周期性,且2025年利润增速很快,半年净利就超过前几年全年的净利润了。
这样看来,达到2020年净利润3.86亿的可能性很高,我们先按3.86亿利润进行估值,10倍是38.6亿。净资产收益率是13.21%,能支撑64亿的市值,估值范围40—65亿之间。
目前82.1亿的市值,算是公允价之内,但离入场还是较远的,等价格下来再考虑入场吧。
激进等65亿以下,保守看40亿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