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银行和郑州银行是河南最大的两家城商行,现对两家银行进行对比分析如下:
出身对比
中原银行是在河南省内除郑州外16个地级市的城市商业银行基础上分别于2014年和2022年分两次合并成立,属于省级城商行。从其董事长(原河南鹤壁市市长)和行长履历看,中原银行行政级别为厅局级。
郑州银行前身是1996年在原郑州市48家城市信用社基础上组建的郑州合作银行,分别于2000年和2009年更名为郑州市商业银行和郑州银行,属于市级城商行。从其董事长是原中国农业银行地市分行行长看,郑州银行行政级别可能为处级(毕竟郑州也仅是厅级城市)。
资本市场
郑州银行比中原银行要先登陆资本市场。
郑州银行目前是“A+H”境内外两地上市的商业银行。其于2015年先在香港上市(股票代码为6196.HK),又于2018年在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码为002936.SZ)。
中原银行于2017年才在香港上市(股票代码1216.HK),目前尚未在A股上市。
区域分布
中原银行是在河南各市城商行基础上合并而成,因此基本从其成立之日起就将经营区域覆盖了河南全省各市,实现分支机构网点全省全覆盖。
郑州银行起家于郑州市,一步一步逐渐扩张到郑州以外,目前还尚未实现河南全省覆盖(在三门峡和焦作两市尚无分支机构)。
子公司情况
两家银行均拥有金融租赁子公司,其中中原银行拥有2家金融租赁子公司,分别是邦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和洛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郑州银行只拥有1家金融租赁子公司——河南九鼎金融金融租赁公司。
两家银行均拥有多家村镇银行,中原银行有13家村镇银行,郑州银行拥有7家村镇银行。
中原银行拥有1家消费金融公司——河南中原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郑州银行尚无消费金融子公司。
人员情况
截至2024年末中原银行合并报表整体员工数量为20,987人(其中银行18,296人);
截至2024年末郑州银行合并报表整体员工数量为6,180人(其中银行5,623人),硕士以上员工1,360人。
2024年末,中原银行整体员工是郑州银行的3.4倍,银行本部员工是郑州银行的3.3倍。
主要财务情况
中原银行和郑州银行2024年主要指标对比如下表:
规模类指标方面,中原银行通过不断合并,2024年末总资产达到了13,647.29亿元,属于万亿商业银行,总资产是郑州银行的2倍;2024年中原银行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也是郑州银行的2倍左右。
可见虽然中原银行规模是郑州银行的2倍,但两家银行总资产的效率基本不相上下。而鉴于中原银行员工数量是郑州银行的3.4倍,因此人均效益方面,中原银行不及郑州银行。
资产质量方面,两家银行均不算优秀。2024年末不良率均超过全国商业银行整体平均1.5%的不良率水平,不良贷款率不算低,逾期贷款率又均大幅高于不良率,资产质量均存在进一步恶化可能。但郑州银行整体略好于中原银行。2024年末郑州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79%,低于中原银行23个BP,且拨备覆盖率为182.99%,高出中原银行27.96个百分点。
长周期规模指标对比分析
从更长周期看,近十年中原银行总资产规模始终高于郑州银行。与郑州银行近十年规模基本依靠内源增长不同,中原银行规模基本通过合并不断增长。特别是2022年中原银行进一步合并洛阳银行、平顶山银行和焦作中旅银行3家城商行后,其总资产规模迅速突破万亿,2022年末总资产达到1.33万亿元,而中原银行当年末仅为5915.14亿元。
剔除合并因素外,中原银行总资产增速不高,如2023年末和2024年末均同比仅分别同比增长1.49%和1.39%;而郑州银行这两年末分别同比增长6.63%和7.24%,略高于中原银行增速。
营业收入方面,中原银行也高于郑州银行,并在2022年通过进一步合并后营业收入大幅高于郑州银行。但近年来两家银行营业收入均存在波动。如郑州银行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两年营业收入负增长,中原银行则是2021年和2024年营业收入出现负增长。
净利润方面,2019年及以前郑州银行归母净利润高于中原银行,2020年及以后净利润不及中原银行。2022年后中原银行合并了3家银行,而郑州银行在2022年及以后连续三年出现归母净利润同比负增长,两者净利润差距进一步扩大。
此外,两家银行近十年净利润增速均有波动。比如2018年和2023年两家银行归母净利润均出现负增长。2022年中原银行在合并三家银行后当年归母净利润也仅增长2.39%(推测如果没有合并,中原银行当年净利润也大概率是负增长)。
净息差持续下降
从收入结构看,两家银行营业收入均高度依赖利息净收入。中原银行近五年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始终高于80%;郑州银行也由80%以下上升并稳定到80%以上。
高度依赖利息净收入的收入结构使得两家银行收入和利润对息差较为敏感。
近十年来,中原银行净息差几乎持续下降,2015年高达3.95%的净息差大幅且几乎直线下降到2024年的1.61%,由高于郑州银行到自2022年起低于郑州银行。郑州银行净息差整体趋势也是下降,但自2018年后有回升,然而2022年后再次调头向下。
净息差的下降影响两家银行营业收入和利润在波动中出现了下降。
资产质量对比
两家银行不良贷款率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
从近十年的长周期看,两家银行在2018年前均经历了不良率快速抬升,并于近五年稳定在相对较高水平(近五年来我国城商行不良率在1.76%-1.82%之间),中原银行不良率高出国内城商行平均水平。
与不良率走势相反,两家银行拨备覆盖率在2018年前也出现大幅下降,随后就基本稳定在相对较低水平(近年来我国城商行拨备覆盖率基本在190%左右)。两家银行近年来拨备覆盖率基本低于行业水平。
此外,两家银行均有较高的逾期贷款率(近十年基本在3%以上),均高于本行的不良贷款率,且走势也基本相似。2024年末中原银行和郑州银行的逾期贷款率分别高达4.09%和5.04%。
不良率上升或维持相对高位,拨备覆盖率下降并维持在低位,逾期率又大幅高于不良率,虽然郑州银行相对优于中原银行,但两家银行贷款质量控制压力均着实不小。
薪酬福利情况
从包括职工薪酬的业务及管理费绝对值看,中原银行一直高于郑州银行。如2024年中原银行业务及管理费为99.10亿元是郑州银行的2.66倍。但考虑到中原银行整体员工是郑州银行的3.4倍,因此平均来看,中原银行平均薪酬不及郑州银行。
而中原银行业务及管理费等成本与营业收入的成本收入比一直大幅高于郑州银行则只能反映中原银行平均人均效益大幅低于郑州银行。
中原银行和郑州银行是河南地区最主要的两家城市商业银行,其中中原银行是省级城商行,郑州银行是市级城商行。但两家银行近年来规模增长均出现波动,不考虑合并因素两家银行近年来营业收入和利润均增长乏力。两家银行不良率均相对较高,且逾期贷款占比远高于不良贷款,后期资产质量均仍存在较大压力。
中原银行和郑州银行银行资产效率相差不大,但中原银行人均经营效率远不及郑州银行,人均薪酬自然也不及郑州银行。人员队伍庞大但经营效率较低,导致中原银行成本收入比远高于郑州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