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学习“资产荒”
1、什么是资产荒
楼下王阿姨最近总在银行门口叹气:“以前存 10 万买理财,一年利息 4000 块,够给小孙子买两身新衣服;现在跑了三家银行,最高才 3% 的收益,一年少赚 1000,连夏天的空调费都快补不上了。”
上周银行发大额存单,她早上七点就去排队,结果刚开门就被抢光,只能捧着保温杯无奈回家。
王阿姨遇到的这种 “好理财难寻、存钱收益缩水” 的情况,正是 “资产荒” 最接地气的样子。
它不是市场上没资产可买,是 “靠谱又能赚钱的好资产太少,手里的钱太多”,就像菜市场早市,新鲜的青菜一上架就被抢空,剩下的蔫菜叶没人要,大家攥着钱却买不到称心的东西。
先把 “资产荒” 的底说透:核心是 “钱与好资产的供需失衡”。
简单说,就是市场上的 “钱”(比如居民储蓄、企业闲钱、银行资金)越来越多,但 “能稳健赚钱的好资产”(比如优质债券、靠谱理财、有潜力的实体项目)却没跟上,形成 “钱多肉少” 的局面。
就像小区里突然多了 100 户人家,但菜市场每天只供应 50 斤新鲜猪肉,剩下的人要么只能买冻肉,要么干脆没肉吃 —— 资产荒时,大家攥着钱,要么买收益低的 “冻肉型资产”,要么眼睁睁看着钱在手里 “慢慢贬值”。
2、举个栗子
最直观的资产荒,藏在银行的 “货架” 上。前几年随便走进一家银行,都能找到年化 4% 以上的理财产品,有些中小银行还会悄悄加 0.5% 的 “贴息”;现在再去看,年化 3% 以上的理财都得 “预约抢购”,大额存单更是 “秒光”,连以前没人瞧得上的 “结构性存款”(收益浮动、有亏损风险),都成了香饽饽。
我同事小李去年年底想把 20 万闲钱存起来,跑了四家银行,才抢到一笔年化 2.8% 的大额存单,他吐槽:“以前觉得 3% 的收益太低,现在能抢到 2.8% 都得偷着乐,这哪是存钱,简直是‘抢钱’。”
企业遇到的资产荒,比普通人更头疼。小区附近有家做机械制造的工厂,老板手里有 500 万闲钱,以前还能投个新生产线、扩个厂房,每年能赚 10%;现在行业竞争激烈,新生产线投了可能不赚钱,找靠谱的合作项目又难,只能把钱存进银行买理财,一年收益还不到 3%。
老板无奈地说:“以前是‘没钱愁项目’,现在是‘有钱愁投资’,手里的钱像烫手山芋,投出去怕亏,存着又贬值。”
这就是资产荒的另一面:不仅普通人找不到好理财,企业也找不到能赚钱的好项目,钱趴在账上 “睡大觉”,却创造不了多少价值。
应对资产荒,普通人不用慌,记住两个 “笨办法” 就行。
第一是 “降低收益预期,接受‘小钱’”。就像王阿姨后来把钱分成三部分:5 万存银行定期(保安全),10 万买稳健的债券基金(赚点利息),5 万用来给小孙子报兴趣班(也算 “投资未来”),虽然没赚大钱,但心里踏实。
老话说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资产荒时别追求 “高收益”,保住本金、稳住心态最重要。
第二是 “别被‘高收益’诱惑,擦亮眼睛”。
资产荒时,很多骗子会打着 “年化 10%”“保本保息” 的幌子骗钱,比如虚假 P2P、传销式投资,这些 “资产” 看着诱人,实际全是 “庞氏骗局”。
遇到这种情况,记住 “凡是承诺‘保本高收益’的,基本都是坑”,像银行理财、国债这种有正规监管的,就算收益低,也比被骗强。
3、说到底
巴菲特说过 “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但在资产荒时,这句话得改改。“别人抢着追高时我稳着,别人慌着乱投时我守着”。
资产荒不是 “永久状态”,只是经济周期里的 “暂时供需失衡”,就像菜市场偶尔会缺新鲜菜,但过阵子总会补货。
对咱们成年人来说,不用因为 “抢不到好资产” 就焦虑,也不用因为 “收益低” 就乱投资,把钱分成 “安全的、稳健的、灵活的” 三部分,慢慢等 “好资产” 出现,比瞎折腾强多了。
说到底,资产荒不是 “没资产可买”,是 “没那么多好资产可挑” 的 “钱焦虑”。它像提醒我们:赚钱不是永远的主旋律,学会 “守钱” 也很重要。就像王阿姨最后说的:
“以前总想着靠理财多赚点,现在觉得,钱安安稳稳在手里,比啥都强,毕竟没了本金,再高的收益也跟咱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