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V的书中,都说买大盘指数基金,可以取得不错的收益。并且会举例算给你看,比如下图。作者说买入沪深300指数,取得了年化9.83%的收益率,听起来非常完美。
我今天就要来拆解一下这种说法。各位且往下看。
上面这张表是我手工整理的,沪深300指数自2002年到2021年的价格情况。假设2002年就可以买沪深300指数基金,为简单起见,我假设每年开盘即买入,或者每年收盘才买入。这样一共有40种买入情况。
那么这40种买入沪深300指数基金的年化收益率怎么样呢?实际情况是,这40种买入情况,只有图中标绿色的6种情况取得了超过8%的年化收益率。其余大部分情况下的买入都不咋样。
如果全部开盘买入的话,平均年化收益率是3.2%;如果全部收盘买入的话,平均年化收益率只有1.0%,连定期存款都不如,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有人可能要说,我直接拿历年收益率算平均不对,因为2020和2021年的收益率太低,拉低了平均数。那么即便去掉2020和2021年的数据,平均收益率大概是4.2%水平。这个数据应该比较科学,也就是投资沪深300指数,并长期持有5-20年,可以取得平均4%左右的年化收益率。略强于余额宝。
另外上面的计算,没有考虑基金分红,如果考虑分红,那么收益率会再提升一点,预测可以提升1%-2%之间。这样最终结果是5%-6%,这也是投资沪深300指数并长期持有,可以取得的预期平均收益率。
那大V撒谎了吗?并没有。只不过他在书中举的例子,买点是2013年。我们来看一下2013年沪深300指数是什么情况。请看下图。
看完上图,你会恍然大悟。原来2013年是中国A股在2007年以后连续熊了6年的最后一年,第2年(2014年)就是大牛市。也就是说,2013年买沪深300指数基金,正好是买在了熊市的底部和牛市的起点。难怪收益率高。
另外大家看我表格上,2013年开盘买沪深300指数收益率只有5.0%,2013年收盘买沪深300指数收益率只有6.7%,远不到大V说的9.8%,这是怎么回事呢?也很简单,因为大V是算到2021年收盘,而沪深300指数在2022年截止到今天(5月30日)又跌了18.44%。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应该明白了。认为买入沪深300指数,就可以取得9.8%的年化收益率,简直是个笑话。如果持有这种观战,我感觉完全是被一些书籍和大V洗脑了。这些可笑的结论这些都是忽悠人的,根本就没有进行任何深入思考。它们只是“看起来似乎是对的”,只是“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
提醒大家一定要独立思考,一定要睁开眼睛看看世界,不能被大V洗脑了。大V就列了一条数据,然后得出结论,说买沪深300指数基金,可以取得年化9.8%的复合收益率,这带有很强的误导性。
当然,常周期持有大盘指数基金,比如沪深300指数基金或者上证50指数基金,拉长周期到10-30年的话,应该还是可以取得年化5%-10%的回报的。这个问题,李录早就在他的书中说过了。因为沪深300和上证50,代表的是中国最优秀的企业。这些企业的长期增速,会略超中国GDP的增速。所以你长期10-30年投资沪深300指数或上证50指数基金,最终的复合收益率,可能就是5%-10%之间。
事实上,要想投资沪深300指数基金并取得较高的收益(超过年化8%),最佳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熊市买入,牛市卖出。除此之外,基本别无他法。至于做波段,那不一定是赢钱,可能是输钱。
但我们炒股,折腾几年,几十年,就是为了赚个5%?扯淡呢!我们冒这么大的风险来炒股,应该追求的是3年1倍,而不是每年5%。
另外很多大V都说买银行股,拿股息,比买银行理财更划算,其实也有很强的误导性。谁不信,就谁去买,看亏不亏死他。事实上买银行股最终能赚钱的,只有2种人。一种是买中了成长股的,比如招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这类的。另一种是做了波段,高抛低吸的。
希望本文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与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