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的逻辑之二——借贷记账法

2023年11月3日19:30:40109

上文我们提到会计平衡公式,由会计平衡公式的平衡性,我们才有复式簿记的源起,而借贷记账法则是复式簿记当中最为普遍采用的方法。基于此逻辑,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复式簿记。

复式簿记是相对于单式簿记而言的,我们知道单式簿记其实就记流水账,最为常见的就是每天把现金的流进与流出加以实时记录。比如家庭的流水账,就是典型的单式簿记。单式簿记显然只记录某一个方面情况的变化,比如现金日记账,便是把现金本身的收入、支出记录下来,以便结算相应的余额情况,以利于账实核对。至于钱从哪里来,钱又用到哪里去了,单式簿记是不予以考虑的。

复式簿记同是要反映资金的来龙去脉的,也即反映资金从何而来,用在何处。举例来说,企业花钱买了原材料,如果是单式簿记,一般就只记录企业花了多少钱;但是如果是复式簿记,就既要反映现金的变化,还要反映现金变化带来的变化,也即知道来龙还要知道去脉。在这个例子当中,显然来龙是现金的减少,去脉是原材料的增加。这体现的是资产的一增一减。

在由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这三个会计要素组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平衡公式之后,我们对于复式簿记的理解就转变为:一笔会计处理就必然体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会计科目的变化。会计科目,其实就是会计要素的具体化。比如上一个例子当中,就体现为现金与原材料这两个会计科目会发现变化。复式簿记的思维所形成的记账方法,我们称为复式记账法。

复式簿记最为主要的表现方式就是借贷记账法。什么是借贷记账法呢?说白了就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来进行复式记账。借贷这两个词,对应的英文词汇是Debit和Credit,这两个词在西方的语境当中,显然长得不一样。但是最早由潘序伦先生从西方著作当中翻译过来,就变成了中国借与贷。这就有点让人糊涂了,因为在中国语言当中,借与贷其实是一个意思。你去找银行借钱,找银行贷款,显然是同一件事。这个导致我们糊涂的翻译,也使得会计的借贷记账法笼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这神秘之处其实是体现在借贷所代表的东西变得变幻莫测。为什么会这样呢?有没有好的方式去彻底揭示其中的规律呢?

在逻辑之一中,我们着重探讨了会计平衡公式,曾经提到过这个公式背后隐藏着解释借贷记账法的密码。现在我们就来披露最终的答案。

在揭晓答案之前,我们先把剩下的几个会计要素也拿上,会计平衡公式是套套逻辑,是基础性的公式,其实我们会计还有另外一个公式,即收入-费用=利润[1]。这个公式中的利润因为最终会转化为所有者权益,因而可以与会计平衡公式合写在一起。最终的推理过程如下,将利润加入所有者权益之中,我们得到: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将利润=收入-费用代入上式,得到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我们再把费用移项到左边,最后的总的公式变成了最终的总公式: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这个会计总公式对于理解借贷记账法有着特别的意义。从公式左右平衡来看,因为资产与费用的方向一致,因此其记账规则也是一致的;而等式的另一边的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的记账规则也是一致的,但是其方向会与资产与费用正好相反。此时,我们只要确定这些要素当中一个要素的记账方向,剩下要素的记账方向就因为这个公式而自然而然被确定了。具体来说,我们如果假设(注意是假设)资产的增加记为借方,减少记为贷方,剩下要素的记账规则便是:费用与资产相同,也即其增加记为借方,减少记为贷方,其余三个要素与资产正好相反,也即增加记为贷方,减少记为借方。因为只有这样,等式才能保持最初的平衡。

此时,顺便问的一个问题是,如果资产的增加我们记为贷方可不可以呢?答案有点模棱两可,可以是因为理论上我们可以这么做,因为借贷本来就没有什么特别意义,它只是一个符号,而且是指在特定要素面前表现为不同方面含义的符号,比如在前面借方既可以表明资产的增加,也可表明负债的减少;为什么认为是一个符号呢?因为如果我们把资产的增加记为贷方,也就意味着其他要素的记账规则全部要做相反的变化,最后会计公式的平衡不会打破,但是整个会计的世界颠倒了。说它不可以,就是因为这个颠倒的世界显然不是我们现实的世界了,在我们现实的会计世界已经确定资产的增加记为借方的情况下,我们已经约定俗成,养成习惯,这惯例已经无法改变。借贷变成符号,借贷记账法便成为通用的记账规则,这也正是我们把会计称为通用商业语言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以上的推理过程,我们就可以发现,只要记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这个总公式,我们就记住了所有会计要素记账的基本规则。当然,这个公式本身我们还可以做深层次的理解。为什么资产与费用是在一边的呢?细想一下,很简单,因为几乎所有的资产都会慢慢转变为费用,二者具有直接联系,比如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就变成了折旧费用。那为什么收入与负债、所有者权益记账规则一样呢?答案当然是收入作为利润表的起点,最终其增加会带来净利润的增加,也即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二者显然也具有紧密的联系。

借贷代表着相互相成的两个方面,它们既是符号,但是符号后面其实又代表着不同的含义。这符号就像是易经当中的阴阳一样,阴与阳代表着不同的方面,但是阴阳又是能调和在一起,阴阳互动。借贷也是一样,二者看起来是相对的,但是显然借中有贷,贷中有借,二者在会计实务的处理当中还会相互转化。这样看来,借贷记账法暗合易经哲学之思维,怪不得能长存不衰。而著名会计学家井尻雄士曾写一本书,名之《三式簿记》,从刚才我们从易经当中分析到的哲学逻辑来看,三式簿记显然不能成立。所以此书诞生之时,曾经引起会计理论界的轰动,但之后就悄无声息,三式簿记也再没有人提起。可见簿记的创新很难,五百多年前,会计之父帕乔利划下的借贷记账法的规矩到现在还是保持原汁原味,没有改变。


[1]更为完整的公式应该是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全面收益,因为利得与收入类似,损失与费用类同,我们为了叙述的方便,就直接还是用简化的公式。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34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