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商银行,“坚守”之不易

2025年8月21日14:02:1043

浙江网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网商银行)是2015年由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现更名为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蚂蚁集团)联合浙江万向集团和上海复星集团等6家民营企业发起设立的民营银行,是我国首批民营银行之一,总部位于浙江杭州。

自公司成立以来,网商银行股东保持稳定,2024年末其全部股东及持股情况如下表:

网商银行,“坚守”之不易

经过十年发展,网商银行基本建立了类似传统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如2024年末其共设立了33个一级部门,包括前台业务部门、后台风险管理部门以及科技部门等。

网商银行,“坚守”之不易

与传统商业银行不同的是,网商银行没有线下物理网点,因此广大国人在大街小巷看不到其像工农中建等银行的营业网点,除杭州总部外仅在上海、北京和郑州设立了三个软件开发中心,且员工中科技人员占比高达67%。网商银行是一家纯线上的互联网银行。

正如笔者在微众银行(参见《微众银行,在腾讯的大树下闯出一条特色之路》)一文中指出,没有物理网点的纯互联网银行发展需要通过场景获客,而这正是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能分别依靠腾讯系和阿里系(包括蚂蚁集团)的优势。

蚂蚁集团虽然只持有网商银行30%股份,但从人员特别是高管安排看,网商银行基本享受蚂蚁集团控股子公司待遇。如自网商银行成立以来的三位董事长均有蚂蚁集团背景或同时在蚂蚁集团任职,或离任网商银行后担保蚂蚁集团高管。任历行长中也有多位曾有阿里或蚂蚁集团从业经历。

一、成长为一家中型商业银行

网商银行依靠阿里在这十年也经历了快速发展。

2024年末,网商银行总资产达到4710.35亿元,是2016年的7.66倍。2024年其实现营业收入213.14亿元,是2016年的8.08倍;2024年归母净利润达到31.66亿元,是2016年的10.02倍。

网商银行,“坚守”之不易

网商银行,“坚守”之不易

网商银行,“坚守”之不易

没有物理网点的网商银行规模已经达到一家中等上市城市商业银行水平。

2024年网商银行规模类指标与部分传统银行对比如下表(单位:亿元):

网商银行,“坚守”之不易

二、特殊的负债结构

与传统商业银行一样,网商银行的负债也以存款为主,如2024年末其负债中存款占比为77.15%,且近五年占比基本保持提升。77.15%的存款占比与“工农中建邮”五家国有大行相近,且远高于多数股份行和城商行。

与传统银行不一样的是,网商银行的存款中活期占比极高,2024年末其活期存款占比达到69.13%。在传统商业银行存款定期化趋势加剧的背景下,网商银行高比例的活期存款使其拥有极低的负债成本。

网商银行,“坚守”之不易

2024年四季度我国商业银行整体净息差仅为1.52%的背景下(参见《我国商业银行2024年经营情况分析》),2024年网商银行净息差高达3.60%。这无疑是其特殊存款结构带来的收益。

网商银行,“坚守”之不易

三、专注个人,专注“网商”专注“微商”

网商银行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解决小微企业、个体户、经营性农户等小微群体的金融需求。这些主体无论以个人形式还是以企业形式存在,均落脚于一个“商”字,是对“商主体”而非“消费主体”的信贷支持。

近五年来,网商银行贷款中个人贷款占比始终在60%左右甚至以上,2022年末时个人贷款占比甚至高达84.16%,2024年末仍高达68.44%。

网商银行,“坚守”之不易

个人贷款中,根据网商银行2024年财报数据,以摊余成本计量的个人贷款均是个人经营贷款。而公司贷款也均是经营性贷款。因此可以认为网商银行的贷款无论对个人还是企业基本就专注于“商”业性贷款。

网商银行,“坚守”之不易

专注于“商”主体是网商银行的特色。相比之下,微众银行则存在大量小金额短周期的消费类贷款。如2024年微众银行以摊余成本计量的个人类贷款中个人消费贷款占比高达93.52%,也即基本可以认为微众银行的个人类贷款几乎全部是消费性贷款。

四、特色是“克制”还是“桎梏”?

网商银行在专注于“微商主体”这个“网商”之“商”特色的同时,也使其在战略上放弃了“消费主体”。这也是自成立以来其与微众银行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

相比与“消费主体”,“商主体”的风险似乎天然就会相对高一点。消费贷款的还款来源是借款人各种收入的可能性。而经营性贷款的还款来源基本锁定在经营业务,一旦经营失败,这个主体和他的经营者将一起失去收入来源,导致根本无法还款。

随着商业经营风险加大,网商银行近年来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2024年末达到了2.30%,而2024年末我国商业银行整体才1.50%。网商银行不良率维持在相对高位。而拨备覆盖率则基本处于下降通道,2024年末降至201.00%。

网商银行,“坚守”之不易

此外消费贷款往往笔均金额不大,不大的金额也会对利率相对不敏感,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贷款利率。而经营性贷款笔均金额相对较大,且对利率更为敏感,导致其收益也相对低于消费类贷款。

这也是网商银行的净息差虽然高于传统商业银行,但却基本低于微众银行。最终经过十年发展,网商银行虽仍保持民营银行龙头,也进入中等银行规模,但却与另一民营银行龙头——微众银行相距却在扩大。

网商银行,“坚守”之不易

网商银行,“坚守”之不易

网商银行在阿里系(包括蚂蚁集团)的带领下走出了支持小微和个人等“商主体”的特色之路,充分践行阿里系“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

通过探索,网商银行不断成长,由新生事物成为中型银行,超过较多传统城市商业银行规模。在阿里系流量的加持下,网商银行享受了较低的负债成本,为支持“商主体”提供了充足的“弹药”。

然而“微商主体”,特别是微商主体之路充满荆棘,但对“微商主体”的支持才能夯实国民经济的最基层,“商主体”的活跃才能自下而上的带动经济整体的活跃。网商银行的探索意义重大。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41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