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众银行,在腾讯的大树下闯出一条特色之路

2025年8月21日11:15:5355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微众银行)是首批首家民营银行(股东均为民营企业),且脱胎于互联网巨头腾讯旗下的微信支付,并仍背靠腾讯(腾讯是微众银行第一大股东)这棵流量“大树”。

“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微众银行也不负众望,自成立以来一路高歌猛进。

一、规模不断攀登,挤身中等银行

2024年末,微众银行总资产达到6517.76亿元,是成立初期(2015年末)的67.75倍。近年来总资产增速虽不及成立前几年,但仍保持相对较高增速。

微众银行,在腾讯的大树下闯出一条特色之路

2024年微众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81.28亿元,是十年前(2015年)的169倍;当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09.03亿元,是九年前(2016年,2015年首年是亏损)的27倍。

微众银行,在腾讯的大树下闯出一条特色之路

微众银行,在腾讯的大树下闯出一条特色之路

在突飞猛进的过程中,微众银行规模始终位于19家民营银行的第一位。其2024年109.03亿元的净利润,远超第二名网商银行的33.66亿元,甚至比其他18家民营银行利润总和还要大。微众银行是当之无愧的民营银行“一哥”。

“称霸”民营银行的同时,微众银行规模也不断超越传统商业银行。

与在A股上市的42家国内商业银行相比,微众银行总资产已经超过兰州银行、西安银行和青岛农商行等上市城(农)商行,大约排在42家上市银行的32位;381.28亿元营业收入甚至比肩头部城商行——杭州银行,大约排在42家上市银行的22位;109.03亿元净利润也超过了长沙银行、重庆银行和贵阳银行等一众城(农)商行,大约排在42家上市银行的25位左右。

经过十年发展,微众银行整体规模已经挤身中等商业银行水平。

2024年微众银行规模类指标与部分传统银行对比如下表(单位:亿元):

微众银行,在腾讯的大树下闯出一条特色之路

二、管理层稳定+背靠腾讯流量

与其他部分民营银行频繁更换管理层不同,微众银行董事长自成立至今保持不变,一直由出身于咨询业龙头麦肯锡并担任过中国平安董事兼副总经理的香港人——顾敏担任。行长虽然有过两任,但首任行长仅任职一年左右,第二任行长是参与微众银行筹建的李南青,可基本认为自成立以来行长也没有变过。

董事长和行长一直执掌微众银行,且均有着较好的银行工作经验。虽然近年来其管理层超期服役的评论也不绝于耳,但稳定的管理层不仅有利于保持战略延续和推行,也有利于人心的稳定。

微众银行的管理层中有多名人员来自“平安系”。如其董事长、行长、常务副行长、首席信息官和行长助理等均有过平安银行背景,管理层之间相同的文化背景易于相互配合执行。

除了稳定的管理层和相同的文化基因,微众银行更是背靠流量巨头——腾讯。“微众”之名称恐怕也与“微信”一脉相承。

没有物理网点的互联网银行最大的难点是如何展业。除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外的其他民营银行近年来发展几乎步履维艰,最大的原因恐怕就是缺少展业场景,或者场景腹地不够广阔。

腾讯十几亿用户的场景助力微众银行一步奔跑。从这点上看,腾讯在微众银行的发展中承担着与其股权比例明显不匹配的巨大作用。

受民营银行大股东持股比例的限制,腾讯在微众银行的持股比例一直在30%出头,2024年又降到了30%。30%的持股比例尚不能在财务上进入腾讯集团的合并财报,但微众银行却无论在流量还是技术上均享受着近乎控股子公司的扶持。

2024年末微众银行前十大股东如下表:

微众银行,在腾讯的大树下闯出一条特色之路

三、“零星”“分散”“小”,微众银行特有之路

依靠微信和QQ等腾讯产品,微众银行自成立之日起就能迅速触达个人客户。根据其公开数据,2018年末个人有效客户数就超过1亿,2024年末更是超过了4.2亿人。剔除少年儿童等人口,微众银行服务了近一半国人。这样的个人客户规模可能除“工农中建邮”五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外无其他银行可及。

微众银行,在腾讯的大树下闯出一条特色之路

众多零星客户积流成河,聚沙成山,为微众银行带来了众多存款。

2024年末微众银行总负债为5954.76亿元,其中存款占比达到85%。这么高的存款比例甚至连“工农中建”四大全国性银行都自愧不如,仅有网点最广最下沉的邮储银行能与之比拼(2024年末邮储银行负债中存款占比高达95%)。

更重要的是,微众银行的存款中几乎全部是极低成本的活期存款。根据公开数据,微众银行2024年末吸收存款余额是5083.67亿元,而其中活期存款余额高达4313.15亿元,占比高达84.84%,2022年末时更曾高达95.50%。如此高比例的低成本活期存款占比令传统银行无法望其项背。

微众银行,在腾讯的大树下闯出一条特色之路

低成本的负债成就极高的净息差。2024年微众银行净息差高达5.29%,远远高出传统商业银行水平(2024年四季度我国商业银行整体净息差仅为1.52%)。

微众银行,在腾讯的大树下闯出一条特色之路

成就高息差的因素除了成本低之外,还有其特殊的业务结构。

微众银行以个人零星(注意:不仅仅是零售)业务为主。作为其主打产品的“微粒贷”,2024年笔均贷款金额仅7200元,约71%客户的单笔借款成本低于100元。“微户贷”已结清借据的平均存续期仅为51天。

小金额、短期限符合客户“短、小、频、急”的周转需求。该类客户和需求对利息往往最不敏感。毕竟小金额短期限的贷款即使利率很高,绝对成本其实是很低的(正如前文所说的基本低于100元)。因此推测微众银行的贷款利率应该不低。故而能维持奇高的净息差,并推动利润不断增长。

四、从服务个人走向综合性银行

随着个人业务的高收益且日益成熟,微众银行逐渐不断开拓对公司客户。根据其年报数据,2024年末已经服务超过160万中小微企业。

2021年末微众银行的公司贷款占比为37.19%,到2024年末达到了49.44%,基本与个人贷款并驾齐驱。

微众银行,在腾讯的大树下闯出一条特色之路

当然微众银行的公司客户与传统银行的公司贷款相比仍有不同,其仍是针对“微小”企业的贷款。比如其对公司客户主要产品“微业贷”的客户之营收70%以上低于1000万元,“微业贷”户均授信约100万元,笔均借款约30万元。

本质上其公司贷款仍主打“零星”“分散”“小”的特有之路。

依托网络、创新技术,微众银行确实“通过持续不断地科技创新解决小微企业、普罗大众的金融服务痛点,努力让更多客户轻松获得数字化金融服务”。2024年甚至在香港成立微众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进行科技输出。

经过十年的发展,微众银行在我国民营银行的尝试中脱颖而出。稳定的管理层、持续坚持“零星”“分散”“小”的业务策略使微众银行获利颇丰,最终实现客户、员工和银行自身的共同进步。

不过随着近年来零售贷款风险加大,以零售为主业的微众银行营业收入也在2024年出现首次营业收入负增长,净利润增速也大幅降低至0.81%。如何利用其海量数据和技术能力在扩展业务的同时把控风险是微众银行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

4.2亿的个人客户已经占据国人一半,利用流量带来的客户可能也将进入饱和。“零星”“分散”“小”的策略在客户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是否能支撑起其快速的业绩也将面临考验。

无论如何,依靠技术创新和大数据均是银行业必走之路,纯线上展业的微众银行确实提供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但背靠腾讯这棵大树的核心竞争力,恐怕也并不是所有银行均能模仿的。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41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