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电机——六年卖爆 330 万台电机!咋还亏 3800 万?

2025年9月5日16:27:5012

今天聊聊方正电机,还是看看企业是做什么的?

方正电机主要是给新能源车造 “心脏” 的,也就是驱动电机,相当于燃油车的发动机,让电动车能跑起来。

现在又在做人形机器人的关节驱动,像机器人的胳膊、腿的核心部件,已经给小鹏、小米这些公司送样测试了。

行业上看,机械行业占收入100%,占利润的100%,是企业主营业务。

产业链上看,驱动电机和汽车电子,下游是汽车行业,属于TO B行业,产业链是弱势的。

产品上看,驱动电机和汽车电子,也很难垄断市场,或自己增大市场需求,产品其实也算是弱势的。
股东上看,前十大股东占总股本25.93%,第一大股东占总股本9.07%,股权较为分散。
公司最终控制人是湖州莫干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股东是弱势的。

董事长简介:

翁伟文,1967年出生。

1991年7月至1996年6月‌:历任深圳科润电脑有限公司技术员、开发部副经理、副总经理。 ‌

‌1996年6月至今‌:任深圳市高科润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

‌2024年7月‌:被聘为方正电机总经理。 ‌

‌2024年8月‌:担任方正电机董事长。 ‌

董事长简介看,董事长没有创业经验,董事长是弱势的。

总结一下:产业链、产品、股东和董事长都是弱势。

看看历史经营情况:

营收上看,2014年6.22亿,2024年24.74亿,增长2.97倍。

扣非净利润上看,2014年0.01亿,2024年-0.39亿,净利润是由正转负。

市值上看,2014年26.03亿,2024年26.68亿,市值增长2.49%。

市值上看,2014年毛利率16.08%,净利率1.63%,2024年毛利率13.68%,净利率-1.14%,毛利率和净利率是双降的。

看看企业战略分析:

过去六年,正好赶上新能源行业大发展,方正电机没瞎折腾,一直盯着自己的核心业务往下挖。从 2020 年开始,它就明说了要当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件供应商,之后就没偏离过这个方向 —— 一开始是扩大生产能力,后来又琢磨出高压、集成化的新技术,到 2025 年还加了个新业务,搞机器人关节的驱动部件,整个战略方向一直很稳,没乱变。

这种专心做一件事的劲儿,确实让它的规模涨得很明显。2020 年的时候,公司一年收入才 11.43 亿,到 2024 年就涨到 24.74 亿了;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2020 年才卖 10 万台,2024 年直接卖到 70 万台,这么多年下来总共卖了 330 多万台,在那些不依附车企、独立做零件的供应商里排第一,像小鹏、理想这些热门车,有 40 多款都用它家的电机。

在做事落地这块,它在技术研发上花的钱没白费,这也成了它的核心优势。比如能批量生产扁线电机,还搞成了 800V 高压的技术,甚至突破了八层扁线定子的技术难关。每年花在研发上的钱,都占全年收入的 8% 以上,2024 年一年就多了 109 个专利,其中 4 个还是国际专利,在高压电机这块儿,别家想追上没那么容易。客户方面也比以前好很多,最早的时候就靠一两个大客户吃饭,现在有 12 家车企每年买它家东西都超过 1 亿,像小鹏、理想这种新造车企业的订单,占比都到 32% 了,零跑、大众这些新客户的订单,2025 年也开始批量供货了。海外业务也有进展,在越南建了工厂,能避开关税,海外收入快接近全年收入 20% 的目标了,而且出口的电动工具电机,每卖 100 块能赚 20 块的利润。

但规模做大了,麻烦也跟着来,有些问题根本没法调和。2024 年虽然电机卖得多了 40%,但新能源电机这块的收入反而降了 7.41%—— 因为整个行业都在打价格战,电机卖得比以前便宜 15%,赚钱的空间也跟着缩了,从 2023 年每卖 100 块能赚 15.81 块,降到 2024 年的 13.68 块。更头疼的是,生产能力浪费得厉害:2020 年最多能产 10 万台电机,2024 年能产 140 万台了,但实际只用了 60% 左右,比行业平均水平低不少。厂房、设备这些固定要花的钱,不管生产多少都得掏,生产得少,分摊到每台电机上的成本就更高,利润就更薄了。

反映在财务上,情况就更明显了:连续五年,单靠主业赚的钱都是亏的,2024 年一年就亏了 3866 万;就算 2025 年上半年收入涨了 8.51%,还是亏了 719 万,靠主业赚钱的能力一直很弱。

更深层的问题,其实是做事的时候没平衡好:花了很多钱搞技术,却没能让产品卖上高价,比如八层扁线这种好技术,遇上价格战也没法卖贵;生产能力规划得太激进,德清基地计划最多能产 300 万台,现在才用 60%,设备都闲着;客户虽然比以前多了,但还是太依赖少数几家,前五个大客户的订单就占了 65% 以上。所以就算规模做大了、技术也有了,却始终没赚到钱。

不过 2025 年搞的机器人关节驱动业务,倒让人看到点希望。它自己研发的 12 毫米空心杯电机,已经通过了和特斯拉同款的测试,拥有的专利数量在上市公司里排第一,总算让之前积累的技术有了用武之地。但能不能靠这个扭亏为盈,还得看两件事:一是德清基地的生产能力能不能用到 80% 以上,二是高压电机这种好技术,能不能真的卖上价,别再被价格战拖累。

总的来说,这六年方正电机在扩大规模、积累技术上确实没少下功夫,但要从 “卖得多” 变成 “赚得多”,还得好好琢磨怎么平衡增长质量和发展节奏,不能光盯着规模往前冲。

用2025年二季报和2024年二季报进行对比,营业总收入12.65亿,增长8.51%;营业成本11.06亿,占收入的87.43%,增长10.24%。营业总成本12.98亿,占收入102.6%,增长10.18%。

收入增长8.51%,营业成本增长10.24%,毛利率变少了,营业总成本增长10.18%,毛利润1.59亿,营业利率-0.33亿。

销售费0.13亿,占利润的13.9%,增长0.49%。管理费用0.66亿,占利润41.5%,增长10.26%。研发费用0.89亿,占利润的55.97%,增长8.86%。

净利润-0.07亿,扣非净利润-0.12亿。

成本占收入非常高,存在收入和利润的周期性可能,费用上看,管理费和研发费占比较高,算是研发推动企业营收增长的企业。

募资和分红上看,公司上市17年,从市场募集23.64亿,分红金额1.82亿,分红算较少的。

算个清算价值:

流动资产:现金3.37亿,应收9.72亿,其他应收款0.12亿,存货3.87亿,其他流动资产0.36亿,总计17.44亿。

非流资产:长期投资1.73亿,厂房9.95亿,在建5.05亿,其他非流资产0.27亿,总计17亿。

流动负债:短期借款3.33亿,应付14.69亿,合同0.31亿,工资和税0.53亿,其他应付款0.09亿,一年内到期非流负债0.68亿,总计19.63亿。

非流负债:长期借款6.6亿,总结6.6亿。

资产合计34.44亿,负债合计26.23亿,净资产8.21亿。现金3.37亿,长期投资1.73亿,短期借款3.33亿,长期借款6.6亿,现金流压力还是较大的。

算个估值:

2023年1亿的利润,20倍也就20亿,净资产收益率是12.18%,能支撑16.42亿,估值范围16.42—20亿。

2024年最低股价3.73元,市值是18.5亿,在估值范围内。

2024年利润变负值,估值应该不变。目前市值44亿,明显有点高了。

就说这些吧。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42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