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立讯精密,还是看看企业是做什么的?
半年报上看,公司研发、制造及销售的产品主要服务于消费电子、通信及数据中心、汽车电子和医疗等领域。公司产品、业务布局呈现多元化和垂直一体化的特点,综合覆盖零组件、模组与系统组装。
产品上看,消费性电子产品占收入的75%,利润的100%,是公司的主营业务。
产业链上看,消费电子是终端产品,TO B 和TO C的产品都有,产业链是强势的。
产品上来说,消费电子属于红海竞争,很难做到一家独大,而且购买是存在周期性的,重复购买的可能性较低,立讯的产品也没有做到很强的品牌标识,产品看作弱势。
股东上看,前十大股东占总股本48.76%,第一大股东占总股本的37.67%,股权较为集中。
公司最终控制人是王来胜,王来春,二人是兄妹关系,股东是强势的。
董事长简介:
王来春,1967 年出生。
王来春出生于广东汕头农村,因家境贫寒,幼年便随长辈从事手工抽纱补贴家用。1984 年,17 岁的她赴深圳打工,先后在日本三洋工厂积累经验。1988 年,富士康在大陆首设工厂,她成为首批 149 名员工之一,从流水线工人做起,在艰苦环境中磨炼出坚韧性格。
在富士康工作期间,从普通女工晋升至课长,管理数千人。她通过业余学习掌握生产管理技能,并因郭台铭 “没有人天生穷命” 的激励,萌生创业念头。1997 年,她向郭台铭提出离职,获资金支持后与兄长王来胜创立电子加工厂 “全胜”,承接富士康溢出订单,完成原始积累。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王来春收购香港立讯公司,转型研发电子连接器。2004 年,立讯精密在深圳成立,初期仍依赖富士康订单(2007-2009 年富士康贡献立讯超 45% 营收)。但她逐步布局自主研发,2008 年推动公司上市,融资拓展业务,身价飙升至 23 亿元。
2010 年富士康 “14 连跳” 事件后,王来春果断终止代工业务,转向手机元件与模组制造。2011 年,她斥资 5.8 亿元收购昆山联滔电子 60% 股权,切入苹果供应链,同年收购德国 SUK 公司拓展汽车业务。2017 年,立讯凭借 AirPods 代工实现交付周期 3 天、良率近 100% 的突破,获苹果 CEO 库克认可,成为 AirPods 主力供应商。
2018 年承接 iPhone 线性马达业务,2019 年进入 Apple Watch 供应链,2020 年收购纬创昆山工厂,成为苹果手机代工商。2022 年,立讯营收突破 2120 亿元,较 2017 年增长超 8 倍,业务覆盖消费电子、汽车、通信等领域,并投资 100 亿元与奇瑞合作新能源汽车 ODM 制造。
2023 年,立讯目标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 Tier1 前十。2024 年收购 Qorvo 北京、德州工厂,2025 年并购闻泰科技消费电子业务,进一步整合产业链。
然而,立讯对苹果依赖度超 80%,市场担忧其 “果链” 风险。王来春则通过多元化布局(如华为、三星、谷歌)和技术投入(如 800G 硅光模块)应对挑战。
董事长简介看,董事长有创业经验,董事长是强势的。
总结一下:产业链是强势,产品是弱势,股东是强势,董事长是强势,公司处在强势环境之内。
看看历史经营情况:
营收上看,2014年72.96亿,2024年2687.95亿,增长35.8倍。
扣非净利润上看,2014年6.02亿,2023年116.94亿,增长18倍。
市值上看,2014年230.28亿,2024年2945.4亿,增长11.8倍。
营收增长35.8倍,利润增长18倍,市值增长11.8倍,利润率是下降的,市值难道有低估?
2014年6.02亿的利润,给了230.28亿的市值,PE是38倍;2024年116.94亿的利润,给了2945亿的市值,PE是25倍。
制造业25倍还是算偏高的。
毛利率和净利率上看,2014年毛利率23.29%,净利率8.63%;2024年毛利率10.41%,净利率4.97%。毛利率和净利率出现了双降。
看看营收是如何分配的?
用2025年二季报和2024年二季报进行对比,营业总收入1245.03亿,增长20.18%,营业成本1100.48亿,占收入的88.39%,增长20.31%。营业总成本1191.46亿,占收入的95.69%,增长20.15%。
毛利润144.55亿,营业利润53.57亿。
收入增长20.18%,营业成本增长20.31%,营业成本增长快于收入增长速度,毛利润是变少了,营业总成本增长20.15%。
销售费用5.64亿,占毛利润的3.9%,增长28.52%。
管理费用31.56亿,占毛利润的21.83%,增长22.15%。研发费用45.94亿,占毛利润的31.78%,增长8.86%。
最后,净利润72.98亿,增长26.66%;扣非净利润55.99亿,增长12.9%。
成本占营收比重较大,也就是说营收可能会被成本带出周期性。毛利里研发费是大头,研发占比较高,说明企业营收是靠研发推动的。
分红和募资上看,企业上市15年,从市场募集了110亿,给市场分了72.52亿,分红算较少的了。
算个清算价值:
流动资产:现金633.93亿,应收311亿,存货341.37亿,其他应收款3.19亿,一年内到期非流资产45.41亿,其他流动资产200.12亿,总计1535亿。
非流资产:长期投资91.85亿,厂房481.48亿,在建63.99亿,其他非流资产165.61亿,总计802.93亿。
流动负债:短期借款562.83亿,应付506.98亿,合同5.28亿,工资和税36.14亿,其他应付23.33亿,一年内到期负债117.17亿,其他流动负债22.86亿,总计1274.58亿。
非流负债:长期借款172.09亿,应付债券64.37亿,长期应付款0.42亿,总计236.88亿。
资产合计2337.93亿,负债合计1511.46亿,净资产826.47亿。现金633.93亿,长期投资91.85亿,短期借款562.83亿,长期借款172.09亿,现金流压力还是挺大的。
算个估值:
2023年企业净利润是109.53亿,20倍的话也就2190亿。净资产收益率是13.25%,能支撑1818亿,估值范围1818—2190亿。
2024年企业股价最低是24.88元,市值是1800亿,算是估值范围之内吧。
因此,目前对立讯精密5091亿的市值,市值较高等回落吧。激进的4200亿市值,可以考虑,不过利润要是低于预期,是存在风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