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商业航天及概念股

2025年10月29日11:28:0731

一、什么是商业航天及其前景?

商业航天是指以市场为主导、采用商业化模式开展的航天活动,涵盖研发、制造、发射、运营与服务等全链条,旨在通过市场机制提供航天产品与航天服务并实现可持续盈利。它既服务于国家重大任务,也面向社会与产业需求,是航天从政府主导向社会多元参与拓展的重要形态

2025年,"航天强国"战略正式升级为国家核心战略,政策明确将航空航天列为"十五五"战略性新兴产业。据权威机构预测,2030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将突破7.8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40%

二、商业航天总流程

商业航天涉及的关键步骤

——全流程总览

需求定义与任务书:明确任务目标(如通信/遥感/导航增强/载人飞行)、轨道与成本约束、进度与可交付成果。

可行性研究与风险评估:技术可行性、经费与周期、发射与在轨风险、合规与频轨可行性。

系统方案与初步设计(SRR):总体架构、载荷—卫星/飞船—运载—发射场—测控—地面应用链路匹配,关键指标与接口定义。

详设与仿真、地面样机与试验(PDR/CDR):结构/热/姿轨控/推进/电源/通信/软件等分系统详设,地面综合仿真与样机验证,完成初样/正样转阶段评审。

制造、集成与总装(AIT):部件齐套、部装、总装、EMC/力学/热真空/环境等试验,形成可交付产品。

发射场准备与发射实施:箭星对接、全箭测试、加注、发射窗口与气象评估、发射与上升段操作。

在轨测试与入役(IOC/FOC):入轨初期健康检查、载荷开通、性能标定,转入在轨运营。

在轨运营与数据服务:任务调度、遥测遥控、数据接收处理分发、用户服务与SLA。

退役与处置:燃料余量管理、受控再入/钝化、轨道寿命管理与空间碎片减缓。

复盘与商业化迭代:任务复盘、成本与质量回溯、合同结算、市场拓展与版本升级。

三、商业航天概念股

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多次在政策文件中明确方向:加快推动商业航天产业链自主可控,重点布局卫星互联网、火箭发动机、测控系统等关键领域。

概念板块共涉及257家上市公司,覆盖范围比较广,小到零部件、软件,大到火箭发射。

1.北斗星通(002151)

国内北斗导航芯片、模组、板卡、天线龙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百强企业第一名

北斗三代芯片市占率超35%,覆盖智能驾驶、无人机物流等场景。 ‌

‌技术覆盖广泛‌:产品广泛应用于测量测绘、智慧农业、交通运输等领域,为卫星互联网建设提供终端设备支持。 ‌

2.中国卫星(600118)

2025年上半年,中国卫星成功完成35次航天发射任务,创历史同期新高,显示出其强大的发射服务能力。

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控股的上市公司,中国卫星是全国仅有的3家具备大型低轨星座整星交付能力的企业之一,另两家为航天科工卫星公司和中科院微小卫星中心。

在民用商业卫星市场,中国卫星的市占率高达65%,几乎形成了垄断性优势。

3.派克新材(605123)

作为火箭发动机机匣及壳体的核心供应商,公司独家供货蓝箭航天液氧甲烷发动机,其产品耐压强度达到35MPa,全球领先。

4.中国卫通(601698)

作为国内唯一拥有自主可控卫星通信基础电信业务牌照的企业,中国卫通运营管理18颗高轨通信卫星,覆盖亚太、非洲、欧洲等区域,国内市场份额超80%,全球排名亚洲第二、世界第六。

5.中科星图(688568)

公司已形成覆盖卫星制造、火箭制造与运营、测控与地面处理、卫星应用及服务的全产业链布局,并构建了“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以数字地球平台为核心,拓展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

6.航天电子(600879)

国内首创的环形网络架构,支持多协议数据传输和智能数据预处理,可满足可回收火箭高频动态参数采集需求,确保飞行数据实时传输与回收后数据可追溯。

测控通信‌:占据核心地位,覆盖火箭院、国家航天局等产业链主单位,形成“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协同的商业航天产业生态。 ‌

7.航天智装(300455)

公司为商业航天发射与卫星运营提供关键技术支撑,核心产品包括航天测控设备、卫星导航应用终端等。其研发的高可靠RISC-V处理器填补了国产自主可控芯片在极端环境应用的空白,适用于低轨卫星组网计划等场景。

其产品需求随低轨卫星星座建设、深空探测任务等持续增加。

8.华力创通(300045)

作为国家机载卫星导航重点产品链链主企业,公司构建了从芯片到系统的完整产业链,涵盖卫星通信、导航、仿真测试等领域,产品覆盖国防军工与应急、交通等多个场景。其第一代半实物仿真计算机、合成孔径雷达信号模拟器等设备在军事领域广泛应用。 ‌

‌卫星应用‌:作为公司最大收入来源,涉及卫星通信、导航等核心技术,并参与了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建设。 ‌

9.航天长峰(600855)

航天长峰在商业航天中的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红外光电探测技术、智能电源系统、航天电子设备及军民两用AI技术‌四大领域,依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的技术积累,形成“红外探测+电源保障”的独特竞争力。‌‌

10.上海沪工(603131)

公司通过航天华宇和沪航卫星涉及火箭总装集成及可回收火箭相关技术研发,在火箭发动机核心零部件加工、战术导弹生产等方面具有优势。旗下沪航卫星科技还承担商业卫星的装配、集成与测试工作。

上海沪工通过旗下沪航卫星具备商业卫星总装集成及测试能力,可批量生产50kg级卫星,并深度参与G60星座等低轨组网项目的配套服务。其子公司上海璈宇机电专注于卫星电子装联、热控实施及射频组件生产,为卫星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

11.‌航天电器(002025)

航天电器在航天连接器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市场占有率超过70%,产品覆盖火箭、卫星的信号传输和电源系统。其连接器可靠性达到航天级标准,能够适应极端环境,保障航天系统稳定运行。 ‌

12.高华科技(688539)

公司拥有自主可控的MEMS压力芯片技术,产品通过宇航级认证(耐温范围-55℃~150℃、抗10000g冲击),在长征火箭、北斗卫星等核心场景批量应用。其传感器网络系统集成芯片设计、制造到系统集成全产业链能力,客户粘性极强(与航天科技、中科宇航等长期合作)。

在航天传感器市场中,公司预计2030年市占率可达50%以上(高可靠性传感器领域),贡献约25亿元收入,毛利率超55%。低空经济(eVTOL、无人机)领域市占率20%-30%,预计2030年相关收入增长5倍以上。

13.天箭科技(002977)

国内唯一量产氮化镓(GaN)固态微波前端的民营企业,体积缩小60%、功率密度提升3倍的核心技术优势,已应用于PL-15导弹雷达导引头等核心装备。

掌握空间合成、高速脉冲调制等核心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曾为“天宫二号”研发三维成像微波高度计,实现高波段固态发射机首次星载应用

业绩亏损

还有很多其他公司,不一一展开了~

四、投资策略

核心配置:优先选择国家队龙头+技术垄断型企业

弹性标的:关注次新股/拟IPO企业的产业链机会

风险提示:技术迭代不及预期、商业航天盈利周期较长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43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