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概念股全梳理:14家上市公司深度解析与投资前景

2025年11月18日10:43:328

在能源危机日益凸显的今天,一种看似普通却蕴含巨大能量的物质——可燃冰,正逐渐走进公众视野。这种既能燃烧又看似普通的冰块,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何全球各大国纷纷投入巨资研究?它又蕴含着怎样的投资机遇?让我们一起揭开可燃冰的神秘面纱。

一、什么是可燃冰?

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Gas Hydrate)即可燃冰,是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的笼型结晶化合物。因其外观像冰,遇火即燃,因此被称为“可燃冰”、“固体瓦斯”和“气冰”

天然气水合物分布于深海或陆域永久冻土中,其燃烧后仅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污染远小于煤、石油等,且储量巨大,因此被国际公认为石油等的接替能源。

可燃冰的能量密度非常高。1立方米的可燃冰可在常温常压下释放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及0.8立方米的淡水,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多出数十倍。

我国海域主要分布在南海、东海,陆域分布于青藏高原及东北冻土带,总资源量为常规天然气、页岩气等总和的两倍,可满足近1000年能源需求。

“可燃冰”的开发既复杂又相当危险。 在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过程中如果不能有效地实现对温压条件的控制,就可能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温室效应的加剧、 海洋生态的变化以及海底滑塌事件等。

2025年被定为“可燃冰产业化试点元年”,中国海油等企业已开展商业化试采,但大规模应用需3-5年时间。2024年南海神狐海域试采日均产气量达2.87万立方米,探明海域资源量约800亿吨油当量。‌

二、可燃冰相关上市公司一览

可燃冰概念板块目前有14只上市公司:

1.神开股份(002278)

国内LWD领先技术制造商;公司主营防喷器、测录井设备;适用于可燃冰勘探开采环节,可在开采过程中监控可燃冰的位置与体量。

国内石油化工装备骨干企业,国内为数不多的具有勘探、钻采、炼化全产业链的油气设备主要供应商。

2.石化机械(000852)中石化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中石化旗下,主营油气开采高端装备及工具,拥有压裂装备、钻头、桥塞3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

超临界CO₂分离装置:自主研发全球首台设备,为可燃冰开采提供全新技术路径 。 ‌

固态流化开采泵:耐压达100兆帕,效率比进口设备高15%,已进入中海油供应链 。 ‌

钻井工艺与防喷器技术:承担4项国家级可燃冰技术攻关项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3.石化油服(600871)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主营为地球物理、钻完井、测录井等综合服务;适用于可燃冰开采环节;胜利石油工程公司承担了“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取心关键技术”、“浅层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取心技术“海域天然气水合物钻探保压与非保压取心及样品储存分析技术”、“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取芯工程样机及配套技术”等四项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

作为中石化体系内核心油气装备龙头,石化油服在可燃冰领域承担多项国家级技术攻关项目,产品与服务已服务于中石油、中海油等头部企业,形成稳定的客户资源。

4.德石股份(301158)

德州联合石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主要产品井下动力钻具(螺杆钻具)主要应用于油气开采钻探领域,在可燃冰、页岩气、地热钻探及穿越工程等领域也得到相应的应用。

5.新锦动力(300157)

通用设备

公司主营勘探软件、测录井设备、压裂设备、特种车等;适用于可燃冰勘探开采环节,主要可以探测可燃冰位置及储量。

6.海默科技(300084)(甘肃省)

国内最大的压裂泵液力端制造商、油气田环保技术引领者,国内领先测录井服务商;公司主营测井装置和测流量裝置;适用于可燃冰勘探开采环节,把握可燃冰储量。

海默科技是国内唯一实现压裂泵液力端量产且市占率超60%的企业,其产品已出口至俄罗斯等国,打破欧美技术壁垒。2025年中标中石油12亿元可燃冰勘探设备订单,毛利率达58%,显示其在设备供应端的盈利能力。

公司产品:

7.潜能恒信(300191)(北京市)

公司自主研发的WEFOX智能地震成像技术,通过AI算法与三维地震数据融合,可识别3000米深海以下可燃冰储层,定位精度达0.1米级,较传统方法提高5倍。

作为中国海油核心合作伙伴,潜能恒信在南海可燃冰勘探中承担关键技术服务,2025年三季度可燃冰相关技术服务订单同比增长80%。其业务覆盖地震数据处理、储层预测及开发一体化服务,2024年油气开采业务占比达95.51%。 ‌

8.中集集团(000039)

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的集装箱制造集团

公司海工板块旗下的超深水钻井平台“蓝鲸1号”和“蓝鲸2号”可用于全球深海作业,包括但不限于可燃冰开采业务等。2017年5月,“蓝鲸1号”在南海助力我国首次实现可燃冰试采;2020年3月,“蓝鲸2号”助力我国可燃冰第二次试采取得成功。2023年一季度,“蓝鲸1号”超深水钻井平台开始在南海执行作业合同。

作为可燃冰开采的“最高水平”代表,中集集团在2025年成为商业化试采的关键推动者。其设备和技术直接服务于国家能源局《2035新能源战略》中的可燃冰商业化目标 。 ‌

9.南钢股份(600282)

公司高强海工板被应用于“蓝鲸一号”、“蓝鲸二号”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可燃冰钻井平台。

公司新建深海特种钢生产线,生产的超厚海工钢可抵御12级台风,替代进口产品,锁定中集集团、中海油服等长期订单 。 ‌

作为中集集团等可燃冰钻井平台的材料供应商,南钢股份在可燃冰开采装备的关键部件(如钻井平台结构钢)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10.广州发展(600098)

19年2月,公司与广州海洋地质局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展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合作,联合成立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研发中心。

广州发展集团在可燃冰领域并非核心参与者‌,其主要业务集中在能源物流、燃气、新能源及储能等领域,未直接参与可燃冰勘探、开采或技术研发。

11.中海油服(601808)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亚洲功能最全、服务链最完整、最具综合性的海上油田服务公司

全球最具规模的油田服务供应商之一,拥有完整的服务链条和强大的海上石油服务装备群是全球油田服务行业屈指可数一体化供应商之一;公司主营为油田技术、钻井、物探勘察等综合服务;适用于可燃冰勘探开采环节。

占据中国南海可燃冰开采80%市场份额,防喷器、测录井设备市占率超70%,是唯一具备“平台+技术+服务”全链条能力的服务商。

提供深海勘探开发全链条技术服务,包括钻井平台、智能装备、生态监测等,承担国家“863计划”“溟渊计划”等重大专项。

12.中国石化(600028)

国内第二大勘探开采企业;公司主营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销售、运输,适用于可燃冰全部环节。

作为中石化体系内核心油气装备企业,石化机械提供可燃冰钻采专用设备,包括高压钻机、防喷器等,技术覆盖钻井、采油全流程。其WEFOX成像技术(第三代地震成像技术)支持储层建模,提升勘探精度。 ‌

2023年南海神狐海域试采中,中国石化实现“全链条自主可控”,90%以上核心技术国产化。计划在南海建设百万吨级可燃冰开发平台,通过设备共享和流程优化,目标将开采成本从3元/立方米降至1.5元/立方米。 ‌

13.时代电气(688187)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国资委旗下

公司海工装备已经成功服务于深海科考、可燃冰钻探、海底管缆的铺设、海上风电海缆施工、大坝检修等重大领域,2024年公司首套6000米级深海重载ROV系统成功通过海试验证,支撑梦想号可燃冰钻探,填补国内超深水大洋科考钻探及探采技术领域空白。

14.鲁阳节能(002088)山东鲁阳节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一直密切关注国家重大项目建设, 积极参与了南海可燃冰“蓝鲸一号”钻井平台建设、石岛湾核电站等国家重大项目以及迪拜950MW光热光伏电站建设等一带一路重大项目。

‌鲁阳节能在可燃冰领域主要通过为南海可燃冰“蓝鲸一号”钻井平台提供陶瓷纤维制品参与相关建设。

鲁阳节能是国内陶瓷纤维行业龙头,产能占全国45%,技术实力雄厚,主导或参与制定42项国家和行业标准。

投资前景与风险提示

可燃冰作为未来能源的重要方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产业化进程的推进,相关产业链公司有望受益。投资者也应关注以下方面:

1.技术成熟度:可燃冰开采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商业化开采预计要到2030年左右实现。

2.政策支持:国家对清洁能源的支持政策将直接影响行业发展速度。

3.环境影响:可燃冰开采的环境风险不容忽视,环境监管政策可能影响开发进程。

4.市场波动:相关公司股价受多种因素影响,投资者需谨慎评估风险。

结语

可燃冰作为一种储量巨大、污染较小的新型能源,有望在未来能源格局中扮演重要角色。

我国在可燃冰勘探和试开采技术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为未来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产业化进程的推进,可燃冰或将成为能源领域的一颗新星,为投资者带来新的机遇。

在追逐热点的同时,我们也要保持理性,认识到可燃冰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生产仍面临诸多挑战。但毫无疑问,这种神奇的“冰火交融”的晶体,正在为人类能源未来注入新的希望。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43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