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而达——一家卖刀片的,凭什么敢跟日本巨头打价格战?

2025年11月24日10:13:3617

今天聊聊恒而达,还是看看企业是做什么的?

恒而达以前是专门生产工厂里用来切鞋底、切纸箱的模切刀和切金属的带锯条的刀具工厂。

工厂刀具用的比较费,因此之前生意也较为稳定,赚个回头客的钱。这几年想赚大钱,盯上机器里通用的“滑轨”,这东西市场规模是刀具的几十倍,它家做出来的成本还低,就有了这个领域的竞争力。

但最近为了和日本人抢市场,把滑轨价格压得很低,想把市场挤出来。另一方面,还花巨资盖了厂房,以至于最近利润降得比较厉害。

产业链上看,模切工具和锯切工具属于产业链终端,但依然是TO B的产品,产业链是弱势的。

产品上看,模切工具和锯切工具并没有很高的科技含量,产品也应该算是弱势的。

前十大股东占总股本75.5%,第一大股东占那个鼓包66%,股权较为集中。

公司最终控制人林正华、陈丽钦,二人是夫妻关系,股东是强势的。

董事长简介:

林正华,1965年出生。

自1995年创立公司以来,他长期深耕金属切削工具领域,带领团队攻克热处理工艺与装备关键技术,成功研发重型模切工具并实现进口替代 。

总结一下,产业链和产品是弱势,股东和董事长是强势,公司处在平衡态。

看看历史经营情况:

营收上看,2021年4.55亿,2024年5.85亿,增长28.57%。

扣非净利润上看,2021年0.83亿,2024年0.84亿,基本没咋动。

市值上看,2021年49.8亿,2024年33.6亿,减少32.53%。

毛利率和净利率上看,2021年毛利率30.31%,净利率23.65%;2024年29.41%,净利率14.9%,毛利率和净利率是双降的。

看看营收是如何分配的?

用2025年三季报和2024年三季报进行对比,营业总收入4.78亿,增长8.37%,营业成本3.4亿,占收入的71%,增长12.38%。

营业总成本4.32亿,占收入的90.3%,增长21.11%。

毛利润1.38亿,营业利润0.46亿。

收入增长8.37%,营业成本增长12.38%,营业总成本增长21.11%。

销售费用0.16亿,占利润的11.6%,增长53.12%。管理费用0.3亿,占利润的21.73%,增长68%。研发费用0.19亿,占利润的13.7%,增长26.97%。

最后,净利润0.44亿,减少44.41%;扣非净利润0.43亿,减少43.75%。

从利润分配看,成本占收入较高了,产品收入和利润会被成本带出周期性。费用上看,管理费占比略高,说明企业运营费用较高。

募资和分红上看,公司上市4年从市场募集4.91亿,分红了1.48亿,分红一般。

算个清算价值:

流动资产:现金1.39亿,应收2.51亿,存货4.07亿,其他应收款0.04亿,其他流动资产0.02亿,总计8.03亿。

非流资产:厂房6.65亿,在建0.67亿,其他非流0.21亿,总计7.53亿。

明年存在产能释放,可以看看。

流动负债:短期借款1.98亿,应付1.37亿,合同0.13亿,工资和税0.18亿,一年内到期非流负债0.17亿,其他流动负债0.15亿,总计3.98亿。

非流负债:长期借款0.93亿。

资产合计15.56亿,负债合计4.91亿,净资产10.65亿。现金1.39亿,短期借款1.98亿,长期借款0.93亿,现金流有压力。

算个估值:

2021年净利润最高也就1亿,20倍估值有20亿。净资产收益率10%,能支撑16亿左右,估值范围16—20亿左右。

2024年最低股价是17.46元,27亿的市值。这是市场给的底价。

目前市值是74亿,高不高呢?

从市值上看,2025年上半年还在20—40亿之间晃荡,下半年就到了60—100亿之间了。

60亿需要,3亿个利润支撑,目前还到不了,就算6亿营收能有30%的利润,撑死也就2亿,20倍估值看到40亿就已经到顶了。

因此,目前操作还是看20—40亿之间吧。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43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