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分红的陷阱

2025年7月18日14:50:3816

看到题目,估计会有人怀疑,股票分红还有陷阱?在《股民的眼泪》一书中,香港投资人赵鹏举了一个案例。

慷慨分红的公司也不能高枕无忧

上市公司银基集团(已于2022年退市)是白酒经销平台,经营多种白酒和香烟,是五粮液最大的代理商。

银基集团2009年上市,2010年净利润出现下降,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几乎所有公司为了上市都会粉饰报表,这样可以卖一个好价钱。上市之后需要时间来消化粉饰的业绩,这在A股市场上也是很常见的事情。

2010年年报出来后,有人质疑公司并未赚到钱,因为公司2009年和2010年的经营性现金流不好看,两年合并达不到净利润的50%。但公司解释称大量资金压在了存货上,白酒作为特殊的存货无需担心。

为了打消投资者疑虑,公司将赚到的钱全部分红,股息支付率高达98.6%,投资者选择相信,随后股价一路大涨300%以上。到了2011年年报,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直接变为净流出2.24亿,同时应收账款从0.17亿大幅飙升至6.67亿,接近一年的利润。

到了2011年11月半年报,银基集团的应收账款继续恶化,公司不得不停止派息。但此时此刻公司仍坚称应收账款没有任何问题,有人跑路了,但有的投资者还希望应收账款收回后继续派息,很遗憾,他们等来的是股价无止境的下跌。

经营性现金流的重要性

在我的投资经历中,也遇到过现金流出问题的公司,一家是天士力,一家是万科。我总结的经验就是如果连续两年经营性现金流低于净利润的70%,就很危险了。

下图是天士力2002年到2024年净利润和经营性现金流的对比图。

股票分红的陷阱

从2011年开始,一直到2017年,七年间只有2016年现金流正常,其余时间经营性现金流远远低于净利润,这是非常不正常的。如果搞不清楚原因说不定就会踩雷。

我是2018年1月开始投资天士力的,当时并未注意到经营性现金流的问题,一直到后来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不过我研究的结论是药品零售业务影响了现金流,公司经过努力发现现金流无法改善,最终卖掉了这块业务,最终经营性现金流恢复正常。

看,我运气多好,碰到一个现金流出问题的,但并未因为现金流暴雷。后来天士力亏损离场,主要还是因为其主业不振导致我失去信心。后来天士力卖身华润集团,说明二代闫凯境确实无心经营这块医药资产了。

如果不注意经营性现金流,运气不会一直眷顾我们的,下图是万科2001年至今的经营性现金流和净利润的对比情况。

股票分红的陷阱

2001年以来,万科在加息周期或信贷收紧的周期,经营性现金流都会低于净利润,比如2006-2008年,比如2010-2013年,比如2018-2020年,但是2021年到2023年这三年的经营性现金流低于净利润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2021年房地产三条红线之后,朋友圈得出结论:房地产时代结束了。但我并未和投资实践结合起来,结果2023年年报披露的时候,我发现万科的现金流真的出问题了。年报披露前几个月,其债券价格的剧烈波动并未引起我的警惕,我直到看到年报公告,才头撞南墙、如梦初醒。第二天开盘价,一刀割肉。

可能是万科过去的现金流波动麻痹了我的认知,也可能是我对房地产对万科思考的不够周全,导致这笔投资失败。

根据我自己的投资实践,以及我对其他公司的观察,如果连续两年经营性现金流跟不上净利润(不到净利润70%),后面暴雷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运气好的像天士力,剥离掉零售业务即可;运气不好的就会等来暴雷,所以要盯紧经营性现金流这个指标。

分红大户的现金流数据

下图是分红大户格力电器的经营性现金流数据。

股票分红的陷阱

2001年至今,格力电器的经营性现金流也出现过明显的波动,但是其经营性现金流连续两年低于净利润70%的情况几乎不存在,只有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现金流偏差,但是明眼人马上就看到,那是因为2009年经营性现金流太好的缘故。

下图是迈瑞医疗的现金流数据。

股票分红的陷阱

2016年以来,迈瑞医疗大部分年份经营性现金流都是高于净利润的,只有很少的年份,经营性现金流略差。如果迈瑞能够持续保持竞争力,那么迈瑞未来的分红大概率是会超过格力电器的。

经营性现金流好的公司,才是真正赚钱的公司,没有造假的动机,也能持续的分红。

最后,补充几点对财务造假的看法:第一,持续高分红的公司,造假的概率很低。比如格力电器和迈瑞医疗。

第二,要防止边分红边融资的公司。康美药业被爆出2016-2018年财务造假(期间正常分红),我发现它2015年股权融资结束,2016年又开始发债融资,2017年没有融资,2018年又开始发债融资,感觉始终处于非常缺钱的状态。

第三,要远离有利润调节嫌疑的公司。今天能动心思调节利润,明天就可能会造假。关于调节利润,巴菲特说他想都不会想。

第四,就是要避免经营性现金流恶化的同时,还故意大额分红的公司,这是找死行为。不管是否真的财务造假,这种行为都是自杀行为。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41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