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野马电池,还是先看看企业是做什么的?
野马电池主要就是生产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各种干电池,像遥控器、电动玩具、智能家居设备里用的 5 号、7 号电池这些,大多是他们产的碱性或碳性锌锰电池,这些电池安全环保,用完能随生活垃圾处理。
他们的生意主要做海外市场,85% 以上的电池都是给家乐福、松下这些国际大品牌或连锁超市做贴牌生产,也就是贴别人的牌子卖,自己的 “野马” 品牌在国内市场占比还比较小。
现在他们一年能生产 30 亿只电池,有智能生产线能快速调整生产,还在东南亚建工厂,想通过扩大产能和降低成本,继续给全球的家用电器、医疗设备等提供电池。
行业上看,碱性电池占收入的86%,占利润的85%,是企业主营业务。
产业链上看,碱性电池是产业链终端产品,但主要是做代工,真正品牌给了别人,产业链就变成了B端,产业链是弱势的。
产品上看,碱性电池虽然需求很大,但随着锂电池的铺开,越来越多的小家电和玩具会选择用充电锂电,碱性电池有夕阳产业的嫌疑,产品需求再逐步缩小,产品转型锂电是必然趋势,碱性电池应该算是弱势了。
股东上看,前十大股东占75.67%,第一大股东占总股本15%,股权较为分散。
公司最终控制人陈恩乐、余元康、陈科军、陈一军、余谷峰、余谷涌,6人存在亲属关系,股东是强势的。
董事长简介看:
陈一军 出生于1970年。
1991年,就职于宁波轻工业品联合经营部 。1998年,任宁波市电池电器进出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2006年,加入野马有限,历任董事、副总经理,担任野马电池董事长。
2023年,正式担任董事长,至今仍在职。
董事长简介上看,董事长没有创业经验,董事长是弱势的。
总结一下:产业链、产品是弱势的,股东是强势,董事长是弱势的,公司处在弱势状态。
营收上看,2021年11.87亿,2024年12.99亿,增长9.43%。
扣非净利润上看,2021年0.56亿,2024年1.43亿,增长1.55%。
市值上看,2021年38.38亿,2024年38.46亿,增长0.20%。
营收增长9.43%,扣非净利润增长1.55%,市值增长0.2%,市值增长慢,有机会么?
2021年PE是68倍,2024年PE是26倍,制造业也就10倍吧。
毛利率和净利率上看,2021年毛利率15.81%,净利率6.39%;2024年毛利率20.68%,净利率11.76%,毛利率和净利率是双增的。
看看企业的战略分析:
过去五年,野马电池在转型浪潮中起起落落,就像船在风浪里前行。2020 年公司定下了三大目标:扩大生产规模、升级技术水平、集中精力做市场。这个方向后来几年不断调整,2024 年改成重点在东南亚建厂和发展锂电池业务,到 2025 年又变成 "越南优先",把主要精力放在东南亚生产和技术突破上,战略方向既有延续又有变化。
从生意规模看,公司营收从 2020 年的 10.99 亿元增长到 2024 年的 12.99 亿元,2025 年上半年赚了 5.85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11.21%,生意越做越大。但赚钱多少波动很大:2021 年因为原材料涨价,净利润(扣除各种成本税费后净赚的钱)减少了 36%;2024 年因为成本降了加上汇率划算,净利润大涨 44.76%;可 2025 年上半年净利润又大跌 55.13%,主要因为国家给的出口退税从 13% 降到 9%,加上部分产品卖得便宜了,导致毛利率(每卖 100 块钱能赚的利润)从原来的水平降了 7.39 个百分点,只剩 14.29%。
战略执行的效果好坏参半。生产方面,虽然扩产进度多次落后,但 2024 年搞智能化改造后有了突破,生产线调整时间从 3 天缩短到 1 天,三季度工厂设备 92% 的时间都在干活(产能利用率 92%),效率提高不少。
2025 年越南生产基地按计划建设,年底就能试生产,计划每年产 4 亿只电池,不仅能避开北美地区的关税,还能让综合成本降低 12%。技术升级方面,公司承诺每年拿出 4% 的收入搞研发,但实际只花了 3.1% 左右,一直没达标。不过智能制造做得不错,宁波工厂一条线的自动化率达到 95%,物联网电池在家居领域的市场份额超过 15%,2025 年还新拿到 4 项专利。
卖货渠道上,公司太依赖国外市场,2025 年海外收入占了 85% 以上,虽然和家乐福、松下等 12 家全球大零售商保持稳定合作,在欧洲市场占了 35% 的份额,但国内市场自家品牌做得不好,占比不到 10%。2025 年跨境电商收入虽然增长了,但基数太低,只占不到 8%。产品结构上,2024 年高倍率锂电池业务占比曾达到 46.6%,但 2025 年没能形成规模,占比降到 15% 以下。
公司的优势主要在生产和销售渠道:从生产到包装自己一条龙做,单位成本比行业平均低 8%-10%;智能制造让订单响应速度快了 66%。海外渠道很稳,前五大客户贡献了 40% 以上的收入,公司手头活钱也不少,2025 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日常经营收到的现金)同比增长 111.88%,财务状况比较稳健。
但问题也很明显:连续六年研发投入没达标,核心技术突破慢;主要帮别人贴牌生产,自己没打响牌子,导致毛利率比自有品牌的龙头企业低很多,2025 年只有 14.29%;国内市场没打开,太依赖海外市场,抗风险能力弱。
总的来说,野马电池这五年战略目标部分实现了,营收稳步增长,智能制造和海外渠道的优势保住了,但技术升级和品牌转型没完全做到。2024 年利润反弹主要靠外部环境好,2025 年利润下滑就暴露了盈利结构不稳固的问题。未来,随着越南基地投产和锂电池业务推进,公司必须加大研发投入,打开国内市场,才能真正从 "靠省钱赚钱" 变成 "靠技术和品牌赚钱",否则可能陷入 "生意越做越大,钱却没多赚" 的困境。
看看营收是如何分配的?
用2025年二季报和2024年二季报进行对比,营业总收入5.85亿,增长11.21%;营业成本5.01亿,占收入的85.64%,增长21.71%。营业总成本5.57亿,占收入95.21%,增长21.85%。
收入增长11.21%,营业成本增长21.71%,毛利率变少了,营业总成本增长21.85%,毛利润0.84亿,营业利率0.28亿。
销售费0.1亿,占利润的11.9%,减少0.28%。管理费用0.28亿,占利润33.33%,增长26.8%。研发费用0.19亿,占利润的22.62%,增长12.6%。
净利润0.3亿,减少55.13%;扣非净利润0.24亿,减少60.69%。
成本占收入较高,收入、利润存在周期性,费用上看,管理费占比非常高,说明企业运营费较高。
募资和分红上看,公司4年融资了5.87亿,给市场分了3.73亿,分红还是不错的。
流动资产:现金5.38亿,应收2.79亿,其他应收款0.1亿,存货2.27亿,其他流动资产0.03亿,总计10.57亿。
非流资产:长期投资0.21亿,厂房3.47亿,在建0.69亿,其他非流资产0.07亿,总计4.44亿。
流动负债:应付2.74亿,合同0.07亿,工资和税0.28亿,其他应付款0.03亿,其他流动负债0.04亿,总计3.16亿。
资产合计15亿,负债合计3.16亿,净资产11.85亿。现金5.38亿,长期投资0.21亿,现金流压力不大。
算个估值:
2023年净利润是1亿,20倍就是20亿,净资产收益率8.43%,能支撑17亿的市值,估值范围17—20亿。
2024年最低市值是20亿,算是估值范围之内吧。
2024年净利润到了1.53亿,20倍估值就是30亿了,净资产收益率是12.9%,能支撑25亿的市值,估值范围25—30亿。
目前69.8亿的市值,有点高了,可以等等30亿附近考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