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是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的简称,是一种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基金份额可变的开放式基金,又称交易所交易基金。其基金份额用组合证券、现金或基金合同约定的其他对价进行份额申购、份额赎回。
ETF的基本概念
1、ETF可以在证券交易所像股票一样进行买卖交易,投资者可以通过证券账户在交易时间内实时买卖ETF份额,交易价格会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波动。
2、ETF的基金份额不是固定的,投资者可以在基金开放时间按照当日的净值进行申购和赎回操作。不过,通常ETF的申购和赎回是通过一篮子股票来实现的,而不是像普通开放式基金那样以现金进行申购赎回。
3、ETF一般采取完全被动的指数化投资策略,可以以较低的成本投资于一篮子标的指数中的成份股票,如沪深300指数、中证500指数等,通过复制指数来实现对指数的跟踪,目的是获取与指数相近的收益表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分散投资,有效地规避股票投资的非系统性风险。
二、ETF投资的优势
1、交易便捷
ETF结合了股票和基金的投资优势。投资者可以在证券交易所像买卖股票一样买卖ETF份额,交易成本相对较低(只有经手费,没有证管费、过户费、印花税),还有不少ETF支持T+0交易。
2、分散风险
ETF投资于一篮子股票,能够有效分散单一股票的风险。例如,投资沪深300ETF,就相当于投资了沪深两市300只优质股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降低因个别股票波动而带来的风险。
3、透明度高
ETF的持仓信息相对透明,投资者可以清楚地知道ETF所跟踪的指数成分股以及基金的持仓情况,便于投资者对投资组合进行分析和评估。
4、投资门槛低
投资ETF的门槛相对较低,投资者只需拥有证券账户,且在交易时只需支付少量的交易佣金即可参与。这使得更多的中小投资者能够参与到指数投资中来。
三、ETF市场现状
2025年ETF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在规模、交易活跃度、产品创新等方面都有显著表现,截至2025年三季度,全球ETF总规模已经达到15.5万亿美元,前三个季度资金净流入突破了9000亿美元。中国ETF市场规模一举突破5.6万亿元,正式超越日本成为亚洲最大ETF市场,产品数量也达到1325只。
以香港市场为例,截至2025年9月底,香港ETP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高达378亿港元,同比升146%,是全球ETP成交额第三高的市场,超越了韩国和日本。其换手率高居全球第一,达到14.7,相比2023年的9.0和2024年的10.2有大幅提升。
2025年3月,亚洲首批个股杠杆及反向产品上市,如NVIDIA、Tesla及Coinbase等国际股本证券的杠杆及反向产品。5月,全球首只韩股(三星电子)杠杆及反向产品在香港上市。此外,备兑认购期权ETF也越来越受投资者欢迎,截至2025年9月底,在港上市的六只备兑认购期权ETF合计资产管理规模达86亿港元,同比增加超过32倍。
内地市场方面,SmartBetaETF展现出强劲增长势头,如富国基金推出的800现金流ETF,成立半年规模即突破百亿元。行业主题ETF紧扣政策导向与产业趋势,AI算力、生物制造、绿色能源等新兴领域产品密集获批,其中AI算力ETF年内规模增长超200亿元。
并且,从投资者角度来看,持有ETF的投资者也呈现多元化,包括中央汇金、保险、社保、养老金、银行理财、企业年金、外资、公募、私募、券商、个人投资者等均踊跃参与ETF投资。对比2025年中报和2024年年报披露的持有人情况可以发现,部分ETF的持有人户数出现大幅增加,如华安黄金ETF的持有人户数新增近17万户,华夏中证机器人ETF的持有人户数新增超15万户。
在全球市场强势反弹、科技板块爆发等因素带动下,2025年上半年主动型ETF的资金流入达到1830亿美元。截至2025年9月底,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主动型ETF共有31只,总市值约为237亿港元,较2024年的98亿港元同比增长143%,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较去年同期增长4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