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投资策略变化历程。
我在读初中的时候就对股市感兴趣了,会关注大盘行情的变化,也会幻想通过炒股赚到很多钱。不过当时我手里没有钱,忙于学习也没有时间,所以并没有去实践投资。
我真正开始投资是在读大一的时候。我当时相对比较闲,而且有很强烈的赚钱欲望,于是就在思索有什么搞钱的渠道。我就去问班上一个关系很好的同学,恰巧他当时开始摸索炒股,于是我便决定跟他一起摸索。
那时候网上有一些教授价值投资方法的课程,刚好那个同学在学,我便跟着他一起学。所以我是从一开始投资的时候就接触到了价值投资,并且系统性学习了相关的理论和方法。
当时年轻气盛,虽然知道价值投资很有用,但还是很想赚快钱。我觉得“赚快钱”应该是几乎所有初进股市的人的共同心理。当时我是一部分仓位按照价值投资的方法来做长线,另一部分仓位就玩短线。
那时我玩短线其实也没有系统的方法,就是追涨。哪个板块涨就关注哪个板块,哪只个股涨就买哪只个股。其实很多在股市混迹多年的人,也依然是这种粗犷的投机思想。
或许是有新手保护期,刚开始玩短线确实是赚到了钱,而且收益率不低,几天能有百分之几十的收益。也打过板(追涨停板),有一只标的连续涨停了好几天,而且几乎每天都是开盘即封板。
反倒是做价值投资的仓位,在我刚开始进入股市的几个月里,没给我带来什么收益。当时的感受就是:价值投资好像和我以为的不太一样。倒也没有怀疑价值投资的正确性,只是觉得靠它赚钱确实慢。
事情发展到这,不出意外的话就要出意外了。
有一只我关注的股票突然在盘中被拉了涨停,并且封板到了收盘。第二天开盘的时候它没有涨停,我就觉得机会来了,便买入了它。而开盘后不久它就被拉倒了涨停,我和那位同学高呼“主力进场了”。
第三天开盘它继续涨,但也没涨停,我就加了点仓。但是随后它就开始下跌。我和同学商量着,认为只是主力暂时还没进场,晚一点就来了。但是等了一天它还是再跌。
当时我就蒙圈了,因为我买它的唯一逻辑就是:我以为会有主力来“抬轿”。而当我意识到这完全只是我的臆想的时候,我的逻辑崩塌了,我也变得不知所措。
从那以后,我几乎再没有靠短线赚过什么大钱。那时候我也在继续用一些短线理论去预测股价的未来走势,但是发现根本不准,和我瞎猜没有太大区别。
而随着价值投资的学习越发深入(我花了半年时间去系统性学习),我感觉到价值投资是真正有逻辑支撑的投资理论,而不像许多短线理论一样在玩“概率游戏”。所以那一段时间我就非常鄙视短线投机。
经过一段时间的投资方法摸索后,我接触到了一位带过很多学生的投资老师,他说投资方法可以分为长线、中线、短线,三种策略没有对错之分,并且都有人使用相应的策略赚到了大钱,而他自己是三种策略都用。
他给我们分析了一下价值投资和技术分析的利弊,从此我开始更加客观地看待这两大投资派系,而不再一味地否定某种理论,我的思想也变得更加包容。毕竟“黑猫白猫,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我又跟着他玩了一段时间的中线投资。中线投资就是依据未来会发生的某一事件而提前埋伏,比如你预计一两个月后美联储会降息,而降息会对股价产生相应的影响,你就据此提前进入股市。
不过玩了一段时间发现也行不通,因为现实中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太多了,它们会共同对股价造成影响。而单一重大事件对股价所造成的实际影响,很可能并没有我们所以为的那么大。
不过我跟着他也学到了一个很有用的技能,就是判断某一事件对股价的影响是利好还是利空。
这位老师他非常推崇一位投资博主,说他自己觉得这位博主很厉害。于是我也去看了这位博主写的很多文章。这位博主是一位深度价值投资者,只玩价值投资,并且赚了不少钱。
他的思想对我影响很大,可以说是他写的文章真正让我成为了一名价值投资的信仰者。我之前的学习过程中主要是学习投资的理论与方法,而通过他的文章我才真正学会了心态管理,而我认为心态管理比理论方法更为重要。
而在这位博主的文章中,他给读者推荐了另一位投资博主。于是我又关注了这位新的投资博主,他也是做价值投资的,但他同时也做低频波段操作。我最原始的波段操作思想就是跟他学来的。
后来我根据自己的实践,调整了他的波段操作策略,使其更加完善,也更符合我个人的投资风格。至此,我的整个投资体系便成型了。此外,我还自学了其他的投资品类与理财方法,形成了完整的理财体系。
也就是说,我当下的投资体系,是融合了多位投资大佬的思想与方法,并结合了自己的亲身实践,在摸爬滚打中总结出来的,且经过了实践验证的完整体系。
这就是我的投资策略变化历程,一个不断学习与调整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