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谈谈如何制定财务自由计划。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提到过,普通人要实现财务自由,目标就是要使得非工作收入(即被动收入)大于生活支出。
所以要实现这一目标的第一步,就是要计算出我们一年的平常支出,以及未来所需要的大额支出。
要统计一年的平常支出,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记账,记录自己每一天的每一笔花销。这样一年下来,大家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日常花销情况了。
那为什么要以“一年”为单位来统计?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的某些支出并非每个月或每一天都会发生,但是一年之内会偶尔发生几次,比如保险支出、某些服务的年费支出、医疗费用、购置新家具等。
因此以“一年”为单位来统计,会使得我们平常支出的统计结果更加准确。而这个平常支出的金额,又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后续的资产规划。
在统计的过程中,我们要把其中的大额支出单独统计,比如买房、买车、买奢侈品等。因为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些大额支出发生的频率很低,通常几年甚至更久才有一次,所以不能和平常支出混在一起统计。
通过统计支出了解了自己的消费习惯之后,我们要思考:实现财务自由之后,自己需要有哪些支出?
对于平常支出,我们要思考:当下有哪些支出是不必要的,可以节省掉的?而实现财务自由之后,我们的赚钱压力不那么大了,甚至可能直接辞职退休,时间就充裕了,我们又会有哪些新增的支出?(比如发展爱好、去旅行等)
对于大额支出,我们要思考:未来还有哪些潜在的大额支出?这些支出可以降低吗?从省钱的角度来说,节省大额支出比节省平常支出更容易、省下的钱也更多。毕竟平常支出很大一部分都是刚需,在不降低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很难省掉。
搞清楚了“支出”,接下来就是要计算“收入”了。我们要清楚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支出越少,所需的收入也越少;而所需的收入越少,实现财务自由便越容易。
要减少支出,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减少自己的花钱欲望。不降低物欲、控制自己买买买的欲望,那你可能无法逃脱工作的牢笼,需要日复一日为钱而挣扎,被资本收割了金钱,又收割了时间。
对于未来的大额支出,我认为稳妥的方法是单独为其存一笔钱,而非通过未来的被动收入来支付,更不能动用投资的本金来支付。也就是说,未来的大额支出你预计要花多少钱,就事先存多少钱。
对于未来的平常支出,也就是每年都会产生的支出,我们要计算出所需要的生钱资产的总额,公式是:生钱资产总额=支出/投资的年化收益率。
举例来说,假设你预计未来一年的平常支出为10万,投资年化收益率为5%,那么你所需要的生钱资产总额=10万/5%=200万。也就是说,当你有200万的时候,你就财务自由了。
投资的年化收益率如何确定?这个只能根据你个人的投资实践来确定了。不同人的投资水平、风险承受能力不同,投资的年化收益率就不同。
我个人在计算时会倾向于保守估计,把投资的年化收益率定为5%,即使我实际的投资年化收益率显著大于5%。
由于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为了让我实现财务自由之后的现金流更安全,我会把未来的年化收益率假定为一个较低的值。
这样即使未来发生了某些变故,使得我的实际年化收益率下降,也能保证不低于5%,我依然能获得足够的被动收入支撑我的生活。
有一个很多人都会忽略的关键因素,就是通货膨胀。也就是说,钱会越来越不值钱,钱的购买力会下降,未来的实际支出金额会比当下要更高。
而一年的平常支出是根据我们当下的花销来统计的,生钱资产总额又是根据该支出来计算的。这意味着,随着通货膨胀的发生,我们当下计算出来的生钱资产总额,在未来可能会不够用。
那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方法就是,我们不要把目标的生钱资产总额看作固定不变的数值,而是要使其随着通货膨胀而提高。
具体操作就是每年都进行记账,统计当年的平常支出总额。当年的平常支出相比上一年增加百分之几,目标生钱资产总额也要增加百分之几。
还有一个大家可能会忽略的问题,就是未来的医疗支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体质会越来越弱,生病的可能性会变大,治病所需的花销会变多。而具体未来在治病上要花多少钱,我们其实是无法估计的。
那如何解决?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用“保险之盾”抵御疾病对我们个人经济造成的伤害,并且我建议购买保额在一百万以上的医疗险。我会在后面的文章中详细介绍保险知识。
那么如何拥有足够的生钱资产?在实现财务自由之前,我们需要努力去赚钱、存钱,然后用这些钱去买入生钱资产,用钱生钱。这要求我们要尽力去增加工作收入、减少开支,并且要学习投资知识。
具体要配置哪些生钱资产?权衡风险与收益,我认为股票、ETF、REITs是最适合普通人配置的、拥有较高收益且风险可承受的投资品。
如果我们工作收入不高而又想实现财务自由,我们就不应该把钱存在银行里,满足于一丁点微薄的利息,并且这点收益率甚至可能跑不赢通胀。掌握投资知识、拥抱股票,我们才能让钱生出更多钱。
当我们实现财务自由之后,我们就不需要太过于追求财富增长了,而应该更注重被动收入的稳定性。此时我们可能主要配置高股息股以及REITs,让股息收入成为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
此外还有负债问题。如果你现在有负债,那么你实现财务自由的难度会更大,你需要做的是先把负债还清,然后再考虑去做投资。更不可取的是借钱炒股,这样风险太高,且会严重影响投资心态。
我并不提倡贷款消费,贷款的本质就是把未来的钱用在今天来消费。人一旦负债,便要面对经济压力,害怕失业,害怕降工资,甚至害怕生病。如果你想要借钱来提前消费,一定要三思。
最后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就是我们可以想想实现财务自由之后的生活。很多人的想法都是完全躺平,但其实这样的生活可能会很无趣。
或许我们可以发展自己的爱好,亦或是去到处旅居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而这些花销也必须在我们制定财务自由的时候考虑进去。当然,我们还可以搞一下副业。
我们要相信:只要有正确的方法,财务自由是我们有能力做得到的事情。我们要让这“相信”变成“信念”,最终变成我们实现财务自由的强大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