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丰银行前身是成立于1987年的烟台住房储蓄银行,2003年改制为恒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9年前,恒丰银行股权结构较为分散,第一大股东为烟台市属国有企业烟台蓝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股20.59%),第二大股东新加坡大华银行持股13.16%。
2019年中央汇金和山东省属有有企业——山东省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山东金资)分别注资后,中央汇金成为恒丰银行最大股东(持股53.95%),山东金资持股32.37%是其第二大股东。当年,恒丰银行总行从烟台迁往省会济南。
2024年中央汇金将持有150亿股股份划转至山东金资,加上山东金资期间从阿里等拍卖平台收购的股份后,山东金资成为第一大股东(持股46.61%),中央汇金成第二大股东(持股40.46%)。
至此恒丰银行由烟台市属国有银行变更为山东省属国有银行。
截至2024年末,恒丰银行集团整体共有员工12732人,在全国15个省(直辖市)共有347家分支机构(包括2家专营机构和58家分行),控股恒丰理财有限责任公司1家子公司并在四川、浙江、江苏和重庆发起有4家村镇银行。
一、规模低位起稳,2024年净利润增加有赖所得税下降
截至2024年末,恒丰银行总资产1.54万亿元,同比增长6.64%;当年实现营业收入257.75亿元,同比增长1.98%;实现归母净利润54.54亿元,同比增长5.99%。
在经历2014年至2017年连续两任董事长落马事件影响后,2020年以来恒丰银行收入和利润整体保持稳定。归母净利润在2023年又出现-23.7%的大幅下跌后,2024年实现了6.0%的同比增速。但通过观察利润表,恒丰银行2024年营业利润为71.53亿元,较2023年的82.99亿元下降了13.81%。2024年所得税较2023年大幅下降35.57%,使其在营业利润下降的情况下2024年实现净利润增长。
此外,除总资产外,恒丰银行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未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由于资产扩张和收益收缩,恒丰银行平均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较低,2024年ROA和ROE分别仅为0.37%和3.83%。既低于自身历史值也低于主要同业数据。
恒丰银行规模指标保持稳定,但属于在低位的稳定。
二、利息收入占比较大,规模弥补窄息差
受行业息差收窄影响,恒丰银行2024年净息差为1.52%,较2023年下降7个BP。恒丰银行净息差在同业中不占优势。
恒丰银行与部分银行净息差和净利差对比如下表:
收入结构方面,利息净收入是恒丰银行营业收入的最主要来源。2024年利息净收入占恒丰银行营业收入的80.55%,占比在同业中属于相对较高水平。利息净收入占比较高又遇到息差收缩,恒丰银行依靠贷款规模增长来弥补收益下降。2024年末恒丰银行贷款总额8611.34亿元,同比增长6.01%。
贷款结构方面,企业贷款是恒丰银行贷款最主要投向。2024年末企业贷款7256.29亿元,占贷款总额的84.26%,且企业贷款占比近年来持续上升。
三、资产质量逐渐稳固
2024年末,恒丰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49%,较2023年末下降23个BP,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稳定在150%左右(2024年末为154.4%)。近年来的不良率较2018年夸张的28.44%已经极大下降,恒丰银行资产质量逐步得到稳固。
不良率结构方面,企业贷款不良率持续下降,2024年末仅为1.35%,较2023年末下降了45个BP。但个人不良率有大幅上升,2024年末恒丰银行个人不良率达到2.40%,较2023年末足足上升了1个百分点。
恒丰银行企业贷款为主的贷款结构结合企业贷款不良率下降的走势,虽然个人不良率上升,但整体影响有限。
四、总结
恒丰银行在经历注资、迁址等一系列动作后基本获得重生,近五年业务整体稳定,但收入和利润均未恢复到历史最高值。近五年归母净利润在经历2023年再次下降后在2024年企稳,但2024年利润总额仍同比下降。
收入对利息净收入依赖严重,净息差持续收窄,且在同业中不占优势,后续发展受到一定限制。
资产质量逐渐稳固,特别是贷款主要部分的企业贷款不良率持续下降有利于整体资产质量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