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晚,牧原股份公布了中报,营业收入同比上升34.46%,净利润同比暴涨11.7倍,业绩非常炸裂。
今天的文章就来详细介绍一下牧原股份以及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现状。
牧原股份全称“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由创始人秦英林于1992年创立,并于2014年在深交所主板上市,总部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是全球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
牧原最主要的业务为养殖业务,其产品即为生猪。牧原第二大主营业务为屠宰、肉食业务,规模只有养殖业务的25.64%。此外,牧原还有布局饲料原料相关的贸易业务,但占比很小。
牧原积极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自身业务,现已成为一家集饲料加工、种猪育种、生猪养殖、屠宰加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现代化农业集团。
牧原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市场领导地位,按生猪产能及出栏量计算,公司已连续四年位居全球第一,2024年生猪出栏量达到全球市场份额的5.6%,超过第二至第四名市场参与者的合计市场份额。
这一规模优势使牧原成为中国生猪养殖行业的标杆企业。
牧原也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多次入选胡润世界500强企业、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等榜单。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去年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市场规模已达到1.51万亿元,我国猪肉的产量与产值均占整个畜禽养殖行业的50%以上。
我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猪肉消费国。猪肉是国人最主要的动物蛋白来源,在我国肉类消费中长期处于主导地位。
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叠加猪肉的刚需属性,使得猪肉在我国拥有巨大的市场。因此,生猪养殖行业市场规模的天花板非常高。
我国的生猪养殖业长期以散养为主,尽管近年来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但2024年以出栏量计算的行业集中度CR20仍仅为27.63%。2024年我国生猪出栏量居前十的上市公司合计出栏量约占全国生猪总出栏量的22%。
由于我国生猪养殖行业以散养为主,且散养户有着追求短期利润与抗风险能力差的特性,我国的生猪价格多年来呈现出周期性波动的特征,被称为“猪周期”。
猪周期本质是生猪市场的供需动态失衡,通常一个周期持续3~4年。
猪周期的核心原因为产能调节滞后性: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传导至生猪出栏需10个月(妊娠4个月+育肥6个月),当猪价上涨,养殖户补栏母猪→10个月后生猪供应增加→猪价下跌→淘汰母猪→供应减少→猪价回升,形成循环。
而疫病、饲料价格波动、养殖户惜售情绪等又会进一步放大猪周期。
2023年生猪价格处于周期底部,全行业遭遇巨额亏损。2024年生猪均价同比上升,且位于行业成本线以上,生猪养殖行业扭亏为盈。
当前生猪价格仍处于猪周期底部,企业经营依然面临着较大压力。前段时间国家出台的反内卷政策有望扭转这一局面。
由于生猪养殖业为产品高度同质化的行业,行业内的企业难以实施差异化战略。
牧原最核心的战略为成本领先战略,目前公司已实现了从饲料原料采购、生产到生猪养殖、屠宰加工的全过程自主掌控,在全产业链进行成本控制。
牧原还将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现代技术与传统养殖业深度融合,建立了覆盖全产业链的智能化数字平台,大幅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牧原非常注重技术研发,多项技术位于国内外领先水平。特别是在饲料技术领域,公司研发的低蛋白日粮技术,使豆粕使用量降至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被农业农村部作为典型案例向全行业推广。
此外,牧原还独创了“二元轮回育种体系”,实现纯种、二元、商品猪同时选育且无需国外引种,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
智能化养殖技术、低蛋白日粮技术、二元轮回育种体系成为公司的三大技术支柱。
当前,牧原的营收几乎100%来自国内。而未来,牧原将进行国际化布局。
今年5月27日,公司正式向香港交易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计划通过港股上市构建国际化资本平台,加速海外业务拓展。
在国际化战略中,东南亚市场成为公司海外拓展的起点。牧原已在越南成立子公司,并与当地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以“技术装备+管理体系”的整体输出为核心,探索多样化合作模式。
生猪养殖是强周期行业,企业利润的变化趋势与生猪价格的变化高度相关,从牧原股份的利润表中就能看出这一特征。
2023年全年生猪价格基本保持偏低水平运行,全年均价相比于2022年降幅高达20%,致使全行业都遭遇巨额亏损。
即使牧原是行业内养殖成本最低的企业,其在2023年依然遭遇了上市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亏损金额达到42.63亿元。
2024年,随着生猪均价小幅回升至行业成本线以上,以及玉米、小麦、豆粕等饲料原材料价格下降促使生猪养殖成本下降,行业整体扭亏为盈。
今年7月牧原的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已降至11.8元/kg,有望实现全年平均12元/kg的目标。
凭借其行业领先的成本控制能力,牧原的毛利率始终显著高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
牧原构建了独特的“全自养、全链条、智能化”业务模式,实现了从育种、饲料加工、商品猪饲养到屠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闭环管理,使其生猪养殖完全成本长期处于行业最低水平。
牧原采用“自繁自养”的养殖模式,企业自建养殖场,统一采购饲料和疫苗,并自主进行种猪育种、扩繁、猪苗培育及生猪育肥。公司实现了核心种猪群100%自供,减少了引种依赖。
这种模式下,牧原能够实现对生猪养殖全流程的严格把控,确保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并通过规模效应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自繁自养模式还能实现养殖全流程的闭环管理,有效阻断疫病传播途径,降低生猪染病概率。
同时全产业链的业务布局与智能化的养殖体系让牧原得以全方位压低成本,也能让猪肉的品质更加稳定,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需求。
未来,随着猪周期转入上行阶段,生猪价格逐步回暖,牧原凭借其优秀的成本控制能力与产能扩张能力,有望继续取得较高的利润增速。
我从2022年5月开始布局牧原股份,一直持有至今,目前暂时没有卖出的计划。
我投资牧原,主要就是为了赚猪周期反转的钱,并不打算长久持有。本轮猪周期在底部维持的时间远超我的预期,期间我通过多次波段操作把平均持有成本降到了38元。
今年随着牧原的利润大爆发,我也获得了不错的投资收益。
虽然牧原的股价相比本轮猪周期的最低价已有了巨大涨幅,但当前牧原的股价仍然不贵,未上车或者想要加仓的投资者仍有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