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利润:公司主营业务的“赚钱能力”

2025年9月28日10:13:5312

概念说明:

“营业利润”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就是公司靠主营业务挣到的利润,扣除了营业成本、期间费用以及各种经营性损益后的结果。它位于利润表的“分界线”位置,上面包含了主营相关的收入和支出(包括前面说的资产处置收益、各项减值损失、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等经营中发生的科目),下面则是营业外收支、所得税等。

不考虑复杂定义的话,可以粗略理解为:营业利润=主营业务赚的钱– 主营业务花的钱 + 经营过程中额外赚的或赔的钱。打个比方,你开餐馆,营业利润就是餐馆卖饭净挣了多少钱,扣掉了食材成本、房租水电、人力等,又加上比如卖掉旧厨具赚了点钱(资产处置收益)或者遇上食材变质扔掉亏了点钱(减值损失)等等之后的结果。

优点:

聚焦主业:营业利润排除了利息收入/费用、非常项等干扰,最能体现公司主业的盈利能力。看它就知道公司靠正经业务能赚多少,刨除了副业和偶发因素的影响。

便于比较:投资者常拿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来横向比较同业,评估谁的经营效率高。因为相比净利润,营业利润不受税率或非经常性损益影响,更具可比性。

潜在问题:

可能被美化:营业利润也不是百分百纯粹的“主业现形”。因为有些公司会把政府补贴、投资收益等计入营业利润,使之膨胀。看上去主营赚很多,其实有水分。所以要留意营业利润的构成,剔除那些一次性的或非主营的成分。

忽略财务成本:营业利润没扣利息开支,高营业利润不代表股东最后拿到手的钱多。如果公司债务高、财务费用大,营业利润再高,扣完利息和税可能所剩无几。极端情况还有营业利润为正但净利润为负的,都是可能发生的。

举个妙喻:假设你是个上班族,营业利润相当于你每月工资扣掉上班路上的花销、工作餐等成本后剩下的钱,反映你靠本职工作赚了多少“毛利”。但这钱还没扣房贷车贷利息(相当于财务费用)和个税(所得税),所以和最终到手的不一样。它说明你的工作赚钱能力很强,但如果贷款多利息高,最后实际到手还是少,这类似于一些公司营业利润不少,净利润却被利息拖累。

财报中需关注的点:一看趋势:营业利润是否逐年增长,增长率如何,能否跟上营收增长?二看质量:关注营业利润中是否夹杂过多“水分”。常见如政府补助、投资收益、公允价值浮盈等。比如一些新能源车企每年拿政府补贴,这补贴计入其他收益,会增加营业利润。

典型案例:比亚迪2021年获得22.63亿元政府补助计入当期损益。当年归母净利润30.45亿元,如果扣除这笔补贴,比亚迪净利润不足10亿元。也就是说,营业利润里有相当一部分是补贴构成的,并非主营车卖得多赚钱。投资者看到这种情况就要心中有数:剔除补贴后主业盈利其实没那么夸张。再比如,有的公司营业利润大增,其实主要原因是卖股票或理财产品赚了投资收益,或者某年汇率波动赚了汇兑收益,这些都属于“一次性好运”。所以看营业利润时要透视背后的驱动因素:是真卖货赚钱多了,还是靠外财运气好。

真实公司表现:白酒之王贵州茅台堪称营业利润率高得惊人的典范。2021年茅台实现营业收入1094.64亿元,营业利润高达747.5亿元,比上年增长12%。算下来营业利润率接近68%!换言之,每卖出1块钱茅台酒,就有0.68元变成了营业利润,堪称印钞机。当然茅台这种护城河深厚、无补贴无减值拖累的公司比较少见。

再看东方财富,作为互联网券商龙头,遇上牛市营业利润嗖嗖涨。2021年东方财富营业利润100.8亿元,比2020年的55.33亿元大增接近一倍。牛市里股民交易活跃,给东方财富带来了巨额佣金和利息收入,所以当年营业利润创了新高。不过东方财富的营业利润中也包含了不少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因为有证券自营盘),这些都属于市场行情好的“馈赠”。2022年市场转冷,这些收益下滑,营业利润也随之下降。所以我们分析一家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不能光看某一年营业利润猛增,还要搞清背后的成因,区分经常性业务赚的,还是一次性运气成分。

最后提醒一句,营业利润毕竟不是最终净利润。投资者在关注营业利润的同时,也别忘了看看利息支出和税收。要是公司债台高筑,哪怕营业利润不错,最后可能大头都被银行利息拿走了。综合考虑,才能真正判断公司的盈利健康度。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42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