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来了,特朗普再挥“关税大棒”

2025年9月28日10:17:1111

刚刚消停没有几天,特朗普又把关税大棒又抡起来了。9月25号他直接在社交媒体上宣布,10月1号起要对一堆进口商品加高额关税,厨房橱柜、浴室洗手台这些建材都要征收50%的关税,进口家具加30%,连专利药品都要翻一倍收100%关税,重型卡车也得加25%的税 。

这已经不是今年的第一次了,从4月份开始他就没有消停过,简直是把关税当成了万能工具。

这大棒到底挥向了谁?几乎是无差别打击

特朗普的这波操作可不是只针对某一个国家,是把火力对准了全世界,就连盟友都没有放过的。

对我们中国,他今年闹得是最凶。4月份先是加征了34%关税,没有几天就上涨到了84%,后来干脆直接堆到了145%,这里面还掺着所谓的芬太尼问题的20%的附加税,纯属是在找借口施压。

中间经过了双方的谈判,现在暂时把关税给降到了30%,还是比正常水平高了不少,连10%的基础关税也一直没有取消 。

对盟友是更狠,欧盟的汽车之前就被加征了25%的关税,现在虽说降到了15%,也比去年的2.5%还是高出了6倍,宝马、大众这些车企上半年的利润直接下跌惨了。

加拿大更冤了,8月份刚刚被他把关税从25%提到了35%,理由是贸易不平衡。连日本、印度也没有逃掉,日本汽车的关税15%,印度的商品直接被加到了50%,就是因为印度买了俄罗斯的石油 。

更加夸张的是,他还设置了个10%的最低基准关税,不管是英国、巴西还是澳大利亚,只要没有和美国签订协议,进口商品都要先交这个10%的税,这个简直是通杀模式了。

为啥要老拿关税说事呢?说白了就是政治+经济的双算计

特朗普这么执着于要加关税,根本不是真为了所谓的公平贸易,核心就三个心思:

一是要拉选票。他要巩固铁锈地带的选民支持,嘴上喊着要让制造业回归美国,觉得加了关税,外国商品贵了以后,美国工厂就有生意了 。

实际上是,美国的企业根本没有那么容易搬回去的,反而还因为原材料涨价亏了钱,约翰迪尔公司光是钢铝的关税就赔了整整3亿美元。

二是要抢钱补窟窿。美国国内的减税政策导致财政十分的紧张,他想要靠收关税填坑,觉得反正可以让外国人来买单。

事实是数据打了脸,杜克大学的调查显示,美国的企业早就把关税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了,今年美国家庭人均要多花2100到3800美元,低收入的家庭更是最遭殃。

三是要拿关税当谈判的筹码。不管是逼迫中国让步,还是压迫欧盟买美国的能源,他都把关税当成了胁迫工具。

比如逼着欧盟承诺买了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才把关税给降到了15%;对墨西哥加税,其实是为了逼对方加强边境管控。

这大棒挥下去,谁先扛不住呢?美国自己人先疼了

特朗普总说“关税让别国埋单”,但现在看,最疼的是美国老百姓和企业。

物价上涨没有停过。对巴西加税之后,美国的咖啡价格7月份单月上涨了4%,创下14年来的最高;对墨西哥加征西红柿关税,8月份的西红柿价格立马上涨了4%。

接下来进口的橱柜、家具要再加税,装修成本肯定要上涨,想买进口家具的家庭要多掏不少钱。连药品都要加100%的关税,美国本来药价就高,这下更没谱了。

企业都快要扛不住了。美国得州60%的零售商和70%的制造商都说关税害惨了自己的生意。科技企业暂时被豁免了关税,供应链也不稳定,想要扩大生产都不敢了。

欧盟的车企因为被加了15%的关税,上半年的现金流减少了100亿欧元,只能悄悄的涨价来转嫁成本了。

盟友也闹僵了。加拿大直接说要反制了,欧盟早就准备好要报复的计划,连澳大利亚都骂这是,不是朋友的行为。

之前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还被联邦法院裁定为越权,说明了连美国自己的法律都不认可这套的操作了。

我们怕吗?反制早备好了,主动权在手里

面对特朗普的关税威胁,我们从来没有被动挨揍。他4月要加关税到145%,我们当天就把对美国的关税提到了125%,精准的打击美国农产品、能源这些关键领域。

我们早就把大豆的订单转到了巴西、阿根廷,让美国豆农的豆子都堆在仓库里面卖不出去。

更加关键的是,我们有稀土这张王牌,全球93%的稀土加工能力都在我们这里,制造芯片、战斗机都是离不开它的,真要是限制了出口,美国的高端制造业就得被卡脖子了。

现在有不少国家还开始用人民币结算了,直接绕开了美元,美国关税的威慑力其实也越来越弱了。

说到底,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更像一场自导自演的闹剧,没有让制造业回流,又把通胀直接给搞起来了,还把盟友都得罪了。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也不用太慌,买进口商品时多比比价格,关注一下装修的材料、日用品的价格就可以了。贸易战从来都没有什么赢家,这大棒挥得越狠,最后砸到了自己的脚上就越疼了。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42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