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恒工精密,还是看看企业是做什么的?
恒工精密是一家专门生产高端工业零部件的企业,核心业务是用自主研发的连续铸铁技术生产各类金属材料,然后加工成精密机械部件,主要卖给工程机械、空压机、注塑机等行业的大厂。
比如,他们生产的液压阀块能让挖机的机械臂灵活动作,螺杆转子可以提升空压机的效率,这些产品已经被三一重工、阿特拉斯科普柯等全球知名企业长期采购。
近年来,公司开始向机器人领域拓展,利用连续铸铁材料高刚度、低成本的优势,研发工业机器人用的 RV 减速器和谐波减速器核心部件,比如行星架、刚轮等,并且已经进入大族谐波等头部客户的供应链,甚至通过投资基金切入人形机器人结构件市场。
产品上看,精密机加工占收入的63.32%,占利润的70.14%,这是企业的主营业务。
前5大客户占销售总额的65.1%,客户占比较高。
产业链上看,精密机加工主要是制造业,产业链是TO B的,产业链是弱势的。
产品上看,精密机加工很难垄断市场,也很难快速增大需求,产品目前应该还算是弱势的,但人形机器人如果快速量产,不排除有转强可能。
前十大股东占总股本72.25%,第一大股东占总股本56.32%,股权较为集中。
公司最终控制人是魏志勇、杨雨轩,二人是夫妻关系,股东是强势的。
董事长简介:
魏志勇,1980年出生。
2005年,就职于北京电信通电信工程有限公司,担任销售经理;2007年就职于河北达兴亚型材铸造有限公司,历任销售总监、执行董事、总经理;
2012年,魏志勇带着杨雨轩回到老家邯郸,自立门户创办恒工精密。
2020年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目前魏志勇先生还兼任恒工装备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苏州恒强流体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河北杰工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监事。
董事长简介看,董事长有创业经验,董事长是强势的。
总结一下:产业链、产品是弱势,股东和董事长是强势,公司处在平衡态。
看看历史经营情况:
营收上看,2021年6.96亿,2024年7.51亿,增长7.9%。
扣非净利润上看,2021年0.18亿,2024年0.35亿,增长94.44%。
市值上看,2021年21亿,2024年28亿,增长33.33%。
营收增长7.9%,利润增长94.44%,市值增长33.33%,市值增速慢于利润增长,有机会?
2021年PE是116倍,2024年PE是80倍,虽然PE降了,但制造业来说PE还是偏高了。
看看企业战略分析:
恒工精密核心战略, “一体两翼” 这个核心思路。
简单说,“一体” 就是把自己最擅长的 “连续铸铁件” 技术做扎实,筑牢别人赶不上的优势;“两翼” 就是一边往下延伸做 “精密机械加工”,一边往高端走,最后瞄准机器人赛道做出了突破。这五年不管是规划还是执行,都没断过档,方向一直很稳。
战略执行上看,2020 年主要盯着 “铸造 + 机加工” 一起干,重点是提高精密机加工件在营收里的占比,让这两块业务协同起来;2021 到 2022 年,没丢了自己的老本行 —— 在空压机、液压设备领域的优势一直巩固着,同时开始搞新东西,启动了机器人里 “RV 减速器核心零件” 的研发,相当于提前布局机器人赛道;2023 年就到了验证阶段,加快测试新研发的技术,开始小批量给客户供货,看看市场反应;2024 年是关键的 “规模化” 年份,重点推机器人零件大批量生产,同时把之前募资建的生产线开起来,释放产能。
从结果来看,这些目标基本都落地了:精密机加工件的收入占比,从 2020 年的 55% 涨到了 2024 年的 64%;连续铸铁件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一直稳在 60% 以上,全球份额也升到了 19%;2024 年机器人相关业务赚了 1752.23 万元,算是从 “能做出技术” 变成了 “能靠技术卖钱”,完成了关键一步。到 2025 年,公司还打算更进一步,做 “减速器整体” 和 “人形机器人结构零件”,同时靠资本合作搭起产业圈子,始终没离开 “连续铸铁技术” 这个根,慢慢往高端装备供应链里钻。
财务数据能直接看出战略有没有效果:营收从 2020 年的 5.78 亿涨到了 2024 年的7.51 亿,2023 年也多赚了,只有 2024 年净利润降了 ,但这不是核心业务不行,是因为给 “苏州美阅新能源” 这笔长期投资算了笔亏损(计提了 4805 万减值),要是把这笔亏损去掉,核心业务赚钱的能力还是挺稳的。
产品结构也越来越合理:2024 年空压机零件收入 2.38 亿,液压设备零件 3.41 亿,都是老本行里的硬通货;更重要的是新业务有了突破 —— 机器人用的 “谐波减速器刚轮”,已经完全替代了大族谐波之前的供应商,等于在机器人核心零件里占了个坑,新的赚钱路子开始冒头。
2025 年这步走得更顺,已经批量给大族谐波、来福谐波这些机器人领域的头部企业供货,绿的谐波、中大力德这些大厂也在测试阶段;另外还通过参股基金和智元机器人绑在一起,直接进入了 “人形机器人结构零件” 的赛道,新业务的路越走越宽。
这五年里,公司的核心优势也越来越明显,别人想抄都难:首先是技术壁垒高,自己研发的连续铸铁生产线,市面上根本没有一样的设备;还有五项核心工艺,形成了 “材料 + 设备” 的双重优势 —— 产品合格率超过 95%,加工时要去掉的废料比传统工艺少 30%;而且 “铸造 + 机加工” 一起做的模式,比同行成本低 12%-15%,交货时间还能缩短 40%,不管是质量、成本还是效率,都占优势。
其次是客户够硬:跟阿特拉斯科普柯、海天集团这些行业龙头合作了都超过 5 年,老客户特别稳;2024 年还成功进了智元机器人这种高端客户的供应链,等于既有稳定的 “基本盘”,又有能带来增长的 “新增量”。2025 年上半年表现也不错,收入比去年同期增了 21.95%;重点研发的 “高屈强比球墨铸铁材料”,还通过了特斯拉 Optimus 机器人供应链的测试 —— 用这种材料加工,效率比传统工艺高 40%,成本能降 30%-50%,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又多了个优势。
当然,问题也不能忽视,这些挑战还得解决:第一是原材料太 “卡脖子”,原材料成本占总营业成本的 70% 以上,2021 到 2022 年生铁一涨价,直接让公司赚的钱占收入的比例(毛利率)阶段性下降;第二是供应商太集中,从最大的五家供应商那里采购的比例长期超过 60%,万一这些供应商出问题,供应链就有风险,这个问题到现在还没完全解决;第三是机器人业务还没成气候,2024 年这部分收入只占总营收的 1.76%,要想靠它撑起大场面还得等段时间;第四是资金周转有点慢,2024 年公司经营上实际到手的钱(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是 - 1423 万元,客户欠的钱收回来的效率不够;2025 年上半年每股经营现金流还是 - 0.79 元,虽然手里有 4.8 亿现金能撑着短期还债,但资金用得还不够有效率。
总的来说,恒工精密这五年的战略目标基本都实现了:营收翻一倍,证明 “一体两翼” 的思路是对的;机器人业务的突破,也给长期发展打开了空间,技术和规模上的优势也一直在加固。2024 年净利润降了,只是短期投资亏了钱,不是核心业务不行;加上之前募资建的产能开始释放,机器人客户的测试也在推进,长期价值已经能看到了。
看看营收是如何分配的?
用2025年二季报和2024年二季报进行对比,营业总收入4.56亿,增长34.15%,营业成本3.67亿,占收入的80.48%,增长35.05%。营业总成本4.3亿,占收入的94.29%,增长31.36%。
毛利润0.89亿,营业利润0.26亿。
收入增长34.15%,营业成本增长35.05%,营业成本上涨比收入速度快,毛利润是变少了,营业总成本增长31.36%。
销售费用0.04亿,占毛利润的4.5%,减少13.4%。
管理费用0.28亿,占毛利润的31.46%,增长18.05%。研发费用0.18亿,占毛利润的20.22%,增长5.77%。
最后,净利润0.27亿,增长86.56%;扣非净利润0.23亿,增长86.7%。
成本占营收比重较高,收入和利润是存在周期性的,费用上看管理费略高,是高运营成本的企业。
募资和分红上看,公司上市9年,从市场募集8.77亿,给市场分了1.33亿,分红还是较少的。
算个清算价值:
流动资产:现金0.63亿,应收3.94亿,存货2.5亿,其他应收款0.06亿,其他流动资产0.07亿,总计7.2亿。
非流资产:长期投资0.67亿,厂房2.99亿,在建0.56亿,其他非流资产0.22亿,总计4.44亿。
流动负债:短期借款2.01亿,应付2.37亿,合同负债0.08亿,工资和税0.27亿,其他应付0.06亿,一年内到期负债1.7亿,总计6.49亿。
非流负债:长期借款0.69亿,总计0.69亿。
资产合计11.64亿,负债合计7.18亿,净资产4.46亿。现金0.63亿,长期投资0.67亿,短期借款2.01亿,长期借款0.69亿。现金流压力很大。
算个估值:
2023年净利润是0.34亿,20倍估值是6.8亿,净资产收益率是7.62%,能支撑5.66亿,估值范围5.66—6.8亿之间。
2024年最低股价是5.67元,市值是15亿,并不算很低,不过不到20亿市值的股票,这个市值也并不贵,而且还有机器人的概念。
但目前144亿的市值,明显是偏高了,20倍估值也需要7亿利润才能达到,目前预估也就1亿的利润,等下落再看吧。